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高考热点 > 正文

机械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台账

2024-06-03 09:28 高考热点 来源:

机械设备三包规定_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机械设备运行时一些部件甚至其本身可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因此制定了安全使用相关的管理规定,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机械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台账机械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台账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如下

1目的:机械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机械寿命的全过程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消除一切使机械遭到损坏、使人身健康与安全受到威胁、使环境遭到污染的因素或现象,避免机械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施工生产。

2适用范围

2.1机械安全管理贯彻于机械管理的全过程。

2.2从选购开始就要注意机械的安全设计是否先进,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防护标准的高低,并把在用机械的使用情况反馈给设计、制造单位。

2.3 机械设备实行专业化管理,公司、各项目工地、各施工处必须建立机械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2.4加强机械正确使用、安全运行的管理,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本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注意机械本身及机械化施工的安全。特别要重视安全装置的检查与使用。

2.4.1保养和修理时既要消除机械故障、恢复机械性能,保证机械使用安全,又要注意保养和修理作业中的安全。

2.4.2保管和运输中要注意不使机械受到损伤、产生故障,引起不安全因素;不使机械备品配件、附属装置和油料损坏或变质。

3管理的内容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机械的安全指标应列入企业经理的任期目标,企业经理是企业机械的总负责人,是“第一安全员”,要对企业的机械安全负全责。

机械安全责任制的双落实:一是组织落实,要有施工生产的安全机构,既管施工生产的安全,又要管机械的安全。机务部门也要有人专管机械的安全;二要内容落实,安全管理的内容和责任要落实到各项制度中,落实到每个人头上,落实到施工生产的实践活动中。

3.2编制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对于机械化施工中的重大吊装方案,重要机械拆装方案,大型机械的转运、改造方案,特大、特重物件的运输,危险地段的施工以及季节气候变化对机械安全运行的影响等等,都要编制安全施工、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生产和机械的安全。对机械应按要求使用安全保护装置,以加强和提高机械的安全防护能力。在机械修理、保养中要制定安全作业技术措施,保障人身和机械安全。

3.3贯彻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3.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超载、超重、超压、超速使用机械,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3.3.2听从施工人员指挥,正确操作机械。对违反机械性能、安全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

3.3.3保持机械、工具和工作场所的整齐清洁。从事危险作业的区域,应有明显标志和安全措施。

3.3.4随时注意机械的仪表指示、起吊信号和公路标志等,认真做好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

3.3.5按规定穿戴安全防护用具。

3.3.6严格电气设备的使用,非本机人员不得启动开关,不使用不合要求的熔丝,离开岗位时应切断电源,发生问题时,应请电工处理。

3.3.7作业场地的地面和周围环境应能保证机械安全工作,进入施工地点的道路应能保证机械安全通过,必要时应加以修整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3.8与安监部密切配合,每天关心天气预报,尤其在沿海大风季节及时作好防风措施,提高吊机抗风能力;

3.4 对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书后,方可独立操作。在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中都应有机械安全教育的内容。

3.5认真搞好机械安全检查活动

3.5.1机械本身的故障和安全装置的检查,主要是消除机械故障和隐患,确保安全装置灵敏可靠;

3.5.2机械安全施工生产检查,主要是检查施工条件、施工方案、措施是否能确保机械安全施工生产;

3.5.3机械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坚持推行定期检查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消除、质量认可,必须有书面记录,形成闭环管理。

3.6从严抓安全,发生机械设备事故时,做到“三不放过”,处罚要严,反之对在事故预防上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做到赏罚分明,安全责任与经济责任挂钩。

3.7按规定抓好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机械从选购开始,就要注意机械的设计是否安全、可靠,安全装置是否完善、可靠,防护标准的高低,并将在用同机型的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设计、制造单位,必要时派人进行监造。

3.8加强机械设备各类机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机务人员的思想和技术业务素质,培养合格的管理、技术、操作、维修、保养人才;

3.9锅炉压力容器、仪器仪表等其他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按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有关规程、制度执行。

机械设备安全措施_探析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措施

生产型企业的机械设备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重要的管理项目,良好的机械设备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管理逐步被企业所认识,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完善机械设备的保养、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现代生产企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现代生产型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一、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生产型企业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只有通过设备管理才能提升机械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投资,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为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打下基础。在生产型企业的发展中,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因机械技术问题而引起生产流水线停工,这将给企业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提高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加深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把管理深入到机械设备的生产与采购中,减少机械成本的支出。

二、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生产企业当中,大部企业的管理目标都放到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上,很少有企业把设备管理放到管理中的首位,对于管理制度来说,设备管理体制十分不健全。有部分企业生产中没有对机械设备的技术资料进行建档,采购设备不入账,造成了管理工作滞后,有的企业更是把设备挪用或者买卖,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生产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生产人员较多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产品的生产量,而把工作重心放到了生产工作上,忽略了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2、机械设备配置不当

生产企业在机械设备采购和更换中存在着机械设备配置不当的问题。机械设备的采购是企业生产的关键,合理的配置生产机械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生产成本的支出,对企业未来发展非常有帮助。但在有的生产企业中,存在着设备老化,更换不及时的现象,这就为企业的生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企业在设备更换中也要考虑到新机械与原有机械配置的合理性,不能以新机械为主,而忽略了老机械,这样会造成生产机械闲置,严重的将影响企业产品的产量,同时闲置的机械本身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种浪费,资源上浪费也给企业今后的机械采购形成了一种无形压力。企业对机械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应有所重视,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同时对设备的性能、生产效率、维修等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

生产企业的机械设备保养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始终处于一种工作状态,这种状态造成机械设备长时间处于工作饱和,设备容易出现老化现象,严重的将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生产。操作人员也应对生产机械进行保养工作的学习,形成“轻维护重保养”的理念,把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有效的和生产相结合。设备保养过程要中要对企业的操作人员进行保养培训,使操作人员熟练设备的操作和保养,从中减少设备的损耗,避免设备的过早报废。

三、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措施

现代生产型企业都注重企业内部的时效性管理,机械设备也应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强管理。在生产企业机械设备的采购中,要选择使用年限较长,适合企业生产发展的机械设备,并结合投资的回报率,选取可靠、节能、安全的生产机械。机械设备管理中要注重设备故障、配件损耗、机械更新等因素。

1、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

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机械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时企业在机械设备的选择过程也可以过积极的管理来减少设备的资金投入,使企业的设备资金可以充分利用。另外在机设备的合理选择上,生产企业也可以采用租借的方式来完成生产目标,这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以降低设备的维护费用。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应该向多源化管理发展,以生产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应有所转变,把设备管理同企业的生产效益挂钩,向设备管理要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企业机械管理的作用。

2、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与管理

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设备合理的使用,强调设备的利用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机械设备,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得到的效益,通过管理来创造效益,这才是机械设备管理的精髓。

3、机械设备的核算

机械设备的核算主要是指机械设备通过管理方式的运转,所产生的效益,其中设备的经营管理是要依托于经济核算来体现的,企业生产中加强经济核算可以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的生产创造经济效益。企业在设备的经济核算上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管理的各项指标,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各项目标,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使机械的成本核算有根可寻。另外笔者建议项目设备管理要做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它对于设备的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

四、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

机械设备的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对号入座,”有、有、有组织地进行,机械技术保养必须按照不同型号机械所规定的周期和范围严格执行,即实行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管理人员应根据各种不同设备在出厂时所提出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编制相应的技术保养表格以便于进行保养,并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抽查保养情况。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将优罚劣”,将操作者的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挂钩。

参考文献:

[1]王伟导.如何细化工程机械配件管理体系[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6.

[2]肖军.工程机械配件管理[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2,11.

[3]郑王成.对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的思考[J].建筑安全,2007,4.

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规定

为了正确合理使用机械设备,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更好地完成企业施工任务,特制定本使用规定。

1. 必须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和操作规程使用机械。

2. 配备熟练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过专门训练,方可上岗操作。

3. 特种作业人员(起重机械、起吊指挥、挂钩作业人员、电梯驾驶等)必须按和省、市安全生产监察局的要求培训和考试,取得省、市安全生产监察局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并按规定的要求和期限进行审证。

4. 实习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实习证,在师傅的指挥下,才能操作机械设备。

5. 在非生产时间内,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设备。

6. 新购或改装的大型施工设备应由公司设备科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都必须标识、挂牌。

7. 经过大修理的设备,应该由有关部门验收发给使用证后方可使用。(考试大我整理)

8. 机械使用必须贯彻“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位的岗位责任制。

9. 有单独机械操作者,该人员为机械使用负责人。

10. 多班作业或多人操作的机械(如塔吊、升降机),应任命一名为机长,其余为组员。

11. 班组共同使用的机械以及一些不宜固定操作人员的机械设备,应将这类设备编为一组,任命一名为机组长,对机组内所有设备负责。

12. 机长及机组长是机组的和组织者,负责本机组设备的所有活动。

13. 在交班时,机组负责人应及时、认真地填写机械设备运行记录。

14. 所有施工现场的机管员、机修员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保养规程,应按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操作,必须严格执行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

15. 起重机械必须严格执行“十不吊”的规定,遇六级(含六级)以上的大风或大雨、大雪、打雷等恶劣天气,应停止使用。

16. 机械设备转场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中修、保养、更换已损坏的部件、紧固螺钉、加润滑油,脱漆严重的要重新油漆。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