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高中学习 > 正文

2019高考作文劳 2019高考作文劳动题目

2024-06-03 09:35 高中学习 来源:

2019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

你认识的是一个怎样的?是长城的绵延千里,还是丝路的驼铃悠悠?这都是。而它们,都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力量,代表着我们的自信,代表着中华的位置。

2019年高考已经结束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供大家参考。

2019高考作文劳 2019高考作文劳动题目2019高考作文劳 2019高考作文劳动题目


也许部分家长会说:“孩子学习那么忙,劳动就交给我们吧”;也许不少学子也会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未来由人工智能完成就好”。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清代魏源说过,“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实践是获得真知的途径,没有劳动与生活的应用,书本知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时人工智能只是科技的载体,人是其中的关键。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发展进步。

若是飞上万米的高空,俯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你会看到什么?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辽阔,还是黄河一泻千里的豪迈?或是峻峭的山峦,生机勃勃的田野,又或是一点色彩斑斓,一线生命律动。不管如何,我想你一定会看到北方群山之上的一条巨龙,那是人引以为傲的长城。

与我们而言,长城到底是什么?是古代军事工程?是先人留下的遗迹?还是一种文明?我觉得,都是。不过,我们更应该明白,在长城的一墙一垒下蕴含的,是我们的文明。或许这也就是一个人要读懂,就要先读懂长城的原因之一吧。

长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与自强不息,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力量的象征。追溯屹立在西北的大秦帝国,那时秦长城的修建一方面为了抵御匈奴,一方面又是帝国强盛的象征。它向世人昭告着一种大一统的力量与趋势,于是秦朝实现了集权与民族融合。到了后来,长城的这一强硬的军事力量仍在延续,只不过愈发地弱化了,因为文明的交流逐渐成为了主流,于是长城蕴含的文明的力量便愈发变得明晰。从先秦两汉沿长城一带的贸易,到唐代少数民族沿长城走入中原,进一步加速民族融合,再到诗人们笔下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此时的长城仍代表着强大的华夏,同时也象征着开放、包容、风雅的华夏文明。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文明的自信,而不仅仅是万里的豪迈。

说到长城,我们若是沿着长城向西,你可以看到另一个跟长城有着密切关系的道路——陆上丝绸之路。沿着河西走廊缓缓西行,穿过神秘的古罗布泊,走向遥远的罗马,这是一条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纽带。尽管丝绸之路并不完全属于,但它确实也蕴含了中华文明。和长城类似,它也象征着一个开放、包容的,让的丝绸、瓷器走出去,让外邦的汗血宝马、胡椒、走进来。后来,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再后来,我们还有“”。从丝绸之路到“”象征着我们自己的文明源远流长,也彰显着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强大。它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还是自信,以及传承的使命。

长城也好,丝绸之路、也罢,它们都是我们华夏文明的象征。长城和丝绸之路象征着我国强盛的封建帝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以及开放的文化态度。“”则象征着我国当代的繁荣以及对外开放的外交。尽管在这个发展的历程中,有文化的碰撞,有文化的冲击,但幸运的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不衰,它终究是流传了下来,并且变得更加意蕴丰富,独树一帜。所以,这样的文明才有力量,所以当今的我们才自信地开展“”的建设,愿意承担更多的,这不仅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的义务,更是我们的文明赋予我们的传承的使命。文明的力量,不仅蕴含在长城和“”上,更应该沿着华夏儿女的血液一代一代流淌下去,这样,我们才会永远自信下去。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生活及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欢庆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1.似曾相识燕归来:2019年卷和全国2卷,可以说是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中最有时代感和神圣感的命题。正如大多数老师所预料的那样:“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青年的奋进之歌。

2.”“建国70”“五四运动一百”…… 无论是考前“十大主题预测”,还是“重大素材必知必会”,似乎每位老师都押准了题目,都成了先知先觉的“章鱼”。“考前,老师给学生印发过相关材料是非常正常的,相反没有训练过相关话题才是不正常的。”市丰台二级教师陈维贤如是说。

2019河南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

2019年河南高考已经结束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19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供大家参考。

2019河南高考满分作文 复兴之梦 梦在不息

——在复兴中学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主题的演讲稿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2019年5月13日晚的央视联播,引起了全国上下轰动。它强有力地说明了“积贫“不争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朝。”大国呼唤工匠精神,中华复兴理当驰而不息。为着后来的回忆,在座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小心着意地描写现在的图画吧。积弱的早已成为过去式,新已经走在强国复兴的大道上”。

面对强大的祖国,我们确实有理由傲骄。但正如冰心所说:“青年人,只是回顾么?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在兴奋之余,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增强感和使命感,因为中华复兴,理应驰而不息。

纵观历史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与劳动息息相关。燧人氏钻木取火,鲁班发明锯子,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蔡伦发明造纸,发明杂交水稻……“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劳动改变了民生,推动了进步。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不少人却对我国的未来表示出担忧。这是杞人忧天吗?当然不是。让我们看看眼前的事实吧,城区学生葱和大蒜不分倒也可以理解,因为城市寸土寸金,没给他们提供亲身耕作的土壤。但即便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子,他们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寒门也养“富二代”现象并不少见。

因此,在今天的演讲活动中,我想向同学们以2019高考满分作文 “文明的韧性”下倡议:

一是要树立“我以劳动为美”的观念。“士农工商”,农工在四种职业中有着自己的重要位置。可是现在不少人却总认为“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认为不能为官就要行商,当农民与工人总是不体面的。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大量大学毕业生毕业回家啃老,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工厂却闹起了人才荒。“一屋不少,何以扫天下”,殊不知,古长城、兵马俑、故宫角楼……无一不是农工的杰作,无一不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二是要多点研学旅行少点闭门修书。近年来,门出台了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文件,学校也倡议组织大家参加了一些研学旅行活动。这样的机关大家一定要珍惜,并让自己投身其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必须得有诗和远方。

三是要拒绝“佛系”多点“斜杠”。“佛系”青年不拿不抢不求输赢,我不;“斜杠”青年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方式,我很推崇。但现在不少青年人喜欢“葛优躺”,劲吹“佛系风”,殊不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们理应让自己的生活多点体验多点实践。技多不压身,不仅是书法家、诗人,还是新伟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河南高考作文点评 今年高考的全国一卷对小学写作教学启发非常大。首先这是一种实用性文体写作,在当代小学中相对欠缺。小学写作教学中,对实用性文体写作的关注明显不够,教材中出现的此类写作命题也不多。小学的写作教学,更多侧重抒情、描写这种“对空式”的写作,忽略了写作的存在价值和实用意义。

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练习的也许只是“修辞”,而且是一种在应试时能得分的格式化修辞。我们从未想到,作文试题正在抛弃这种练习。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