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高中学习 > 正文

葛洲坝大学是211院校吗的简单介绍

2024-06-03 09:31 高中学习 来源:

本文目录一览:

三峡大学怎么样?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原名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78年4月,是一所以工科类水、机、电专业为主,管、文、经、艺术等学科门类兼有的面向全国招生的电力公司所属的全国重点院校。1996年5月,经原电力工业部和教委批准,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本部设在武汉,宜昌设校区。合并后的大学顺利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审查,成为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

三峡大学是公院校,不是211大学。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是学科门类齐全、水电特色鲜明、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我校自创办以来,得到了、省、市各级和的大力支持

历史沿革

三峡大学于2000年6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实行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前身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1978年成立(隶属于原水利电力部),1996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查,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促进了优势特色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了办学实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水电特色的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建有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63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台(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1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8万册,各类电子图书42万册(件);建有158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拥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人文科学研究基地3个。初步构建了水电能源工程、灾害与环境、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三峡文化与区域经济学科群,园林组团式校园、标准田径运动场、设施的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语言语音学习中心、学生公寓、标准化食堂等,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学院21个,本科专业55个,硕士点3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5个,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文艺学、生态学等 9个二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湖北省优势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理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留学生400余人。

人才师资

现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207人,副4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9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423人;新世纪人才3人,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湖北省特殊津贴专家3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2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楚天学者”特聘岗位13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以海外留学归国博士为主体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5个;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及11位院士在内的271人。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有较深学术造诣和较高科学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峡大学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

三峡大学是经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电力公司。

三峡大学不是211院校也不是985院校。湖北985院校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11院校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三峡大学是经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的,是和湖北省共建大学。

入选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湖北省“国内大学”建设高校。

扩展资料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圆形徽标。上方是“三峡大学”中文名,下方为对应的英文名,中间是船帆,意为“扬帆索源”。

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佩戴的是红底黄字,学生佩戴的是白底红字。

校训:求索

“求索”出自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求索”为校训,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又可展现时代气息;既具有三峡特色,又简明扼要。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是“学术影响力”(UNAI)组织成员,“世界高校联盟”(N.E.W.S.)组织常设秘书处单位,已与60多个和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校具有招收奖学金来华留学生(CSC)资格,设有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开办9个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合作项目。

学校成功承办了“留动”、湖北省“世界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等大型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

马上要走了,单从就业方面说句实在的话,如果是文科的话不要来,文科专业就业不怎么样,如果是理科生,选择三大的工科专业,例如水利水电,电气工程,输电线路专业 ,土木工程,机械,怎么说呢,如果真的想搞研究,水电的实力不错,就业也没什么问题,主要去水电工程局,和电没关系,主要搞水电站施工,比较艰苦,电气工程我觉得比输电就 业面要广,主要去供电局,电厂,超高压局,一点去个水电工程局,电建之类的,搞施工,较艰苦,输电是好就业,全国就三大和东北电力有这个专业,国内目前教材就是本校编的 ,物以稀为贵,自然好就业,但是就业面没电气工程广,土木不必说了,全国范围的都不多,机械原本能和水电,电气平起平坐,但是现在实力次之,尤其是现在金融危机,制 造业不景气,机械就业不是很理想,补充点,医学的临床和影像医学也还可以,但是和上述工科类有距,总之我觉得要选择三峡大学的话,的专业就是电气工程和输电,其次是 水电,土木,机械。

作为之前电力部属的高校,三峡的历史应该追溯到1978年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1996年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211高校),只是2000年合并为三峡大学,一所新升的大学,在名气上确实是些,但现在发展很快,大学四年见证了学校发展成就,本科评估,获得博士点,大学生足球 联赛三连冠等等。

虽说05年是过了一批线调档来到三峡,但是现在不悔在这的四年,再见了,三峡,再见了我亲爱的同学,再见了亲爱的老师,再见了那西苑的绿荫,再见!

三峡大学是211还是985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原名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78年4月,是一所以工科类水、机、电专业为主,管、文、经、艺术等学科门类兼有的面向全国招生的电力公司所属的全国重点院校。1996年5月,经原电力工业部和教委批准,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本部设在武汉,宜昌设校区。合并后的大学顺利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审查,成为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

三峡大学是公院校,不是211大学。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是学科门类齐全、水电特色鲜明、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我校自创办以来,得到了、省、市各级和的大力支持

历史沿革

三峡大学于2000年6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实行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前身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1978年成立(隶属于原水利电力部),1996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查,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促进了优势特色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了办学实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水电特色的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建有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63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台(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1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8万册,各类电子图书42万册(件);建有158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拥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人文科学研究基地3个。初步构建了水电能源工程、灾害与环境、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三峡文化与区域经济学科群,园林组团式校园、标准田径运动场、设施的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语言语音学习中心、学生公寓、标准化食堂等,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学院21个,本科专业55个,硕士点3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5个,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文艺学、生态学等 9个二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湖北省优势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理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留学生400余人。

人才师资

现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207人,副4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9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423人;新世纪人才3人,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湖北省特殊津贴专家3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2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楚天学者”特聘岗位13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以海外留学归国博士为主体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5个;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及11位院士在内的271人。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有较深学术造诣和较高科学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峡大学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

三峡大学是经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电力公司。

三峡大学是211大学还是985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原名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78年4月,是一所以工科类水、机、电专业为主,管、文、经、艺术等学科门类兼有的面向全国招生的电力公司所属的全国重点院校。1996年5月,经原电力工业部和教委批准,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本部设在武汉,宜昌设校区。合并后的大学顺利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审查,成为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

三峡大学是公院校,不是211大学。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是学科门类齐全、水电特色鲜明、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我校自创办以来,得到了、省、市各级和的大力支持

历史沿革

三峡大学于2000年6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实行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前身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1978年成立(隶属于原水利电力部),1996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查,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促进了优势特色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了办学实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水电特色的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建有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63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台(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1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8万册,各类电子图书42万册(件);建有158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拥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人文科学研究基地3个。初步构建了水电能源工程、灾害与环境、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三峡文化与区域经济学科群,园林组团式校园、标准田径运动场、设施的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语言语音学习中心、学生公寓、标准化食堂等,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学院21个,本科专业55个,硕士点3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5个,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文艺学、生态学等 9个二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湖北省优势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理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留学生400余人。

人才师资

现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207人,副4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9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423人;新世纪人才3人,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湖北省特殊津贴专家3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2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楚天学者”特聘岗位13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以海外留学归国博士为主体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5个;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及11位院士在内的271人。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有较深学术造诣和较高科学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峡大学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

三峡大学是经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电力公司。

三峡大学不是211院校也不是985院校。湖北985院校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11院校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三峡大学是经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的,是和湖北省共建大学。

入选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湖北省“国内大学”建设高校。

扩展资料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圆形徽标。上方是“三峡大学”中文名,下方为对应的英文名,中间是船帆,意为“扬帆索源”。

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佩戴的是红底黄字,学生佩戴的是白底红字。

校训:求索

“求索”出自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求索”为校训,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又可展现时代气息;既具有三峡特色,又简明扼要。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是“学术影响力”(UNAI)组织成员,“世界高校联盟”(N.E.W.S.)组织常设秘书处单位,已与60多个和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校具有招收奖学金来华留学生(CSC)资格,设有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开办9个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合作项目。

学校成功承办了“留动”、湖北省“世界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等大型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

三峡大学是211大学吗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原名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78年4月,是一所以工科类水、机、电专业为主,管、文、经、艺术等学科门类兼有的面向全国招生的电力公司所属的全国重点院校。1996年5月,经原电力工业部和教委批准,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本部设在武汉,宜昌设校区。合并后的大学顺利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审查,成为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

三峡大学是公院校,不是211大学。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是学科门类齐全、水电特色鲜明、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我校自创办以来,得到了、省、市各级和的大力支持

历史沿革

三峡大学于2000年6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实行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前身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1978年成立(隶属于原水利电力部),1996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通过“211工程”立项审查,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促进了优势特色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了办学实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水电特色的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建有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63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台(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1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8万册,各类电子图书42万册(件);建有158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拥有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人文科学研究基地3个。初步构建了水电能源工程、灾害与环境、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三峡文化与区域经济学科群,园林组团式校园、标准田径运动场、设施的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语言语音学习中心、学生公寓、标准化食堂等,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学院21个,本科专业55个,硕士点3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5个,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文艺学、生态学等 9个二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湖北省优势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理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留学生400余人。

人才师资

现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207人,副4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9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423人;新世纪人才3人,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湖北省特殊津贴专家3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2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楚天学者”特聘岗位13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以海外留学归国博士为主体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5个;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及11位院士在内的271人。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有较深学术造诣和较高科学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的介绍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原名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创建于1978年4月,是一所以工科类水、机、电专业为主,管、文、经、艺术等学科门类兼有的面向全国招生的电力公司所属的全国重点院校。1996年5月,经原电力工业部和教委批准,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本部设在武汉,宜昌设校区。合并后的大学顺利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审查,成为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