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高中学习 > 正文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电影

2024-06-03 09:26 高中学习 来源:

难的钢琴曲

1、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电影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电影


“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苋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第三钢琴协奏曲》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

2、麦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

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作出来的“EnglishCountry-Tunes”钢琴曲。这首号称是全世界难演奏的钢琴曲,琴谱上有时一个小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头和手肘都要齐上。

3、李斯特《唐璜的回忆》

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技术之艰深,场面之宏大,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上制造出惊人的气势。钢琴曲没有删除歌剧中的一个音符,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忆》被称为是难的钢琴曲之一,鲜少有奏。

4、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第5首《鬼火》

李斯特的《12首超技练习曲》是钢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难曲目。从技巧上看,李斯特的这12首作品难度过分艰深,仿佛是钢琴演奏艺术的象牙塔尖,即使在20世纪钢琴如过江之鲫的年代,也很少有演奏家敢于挑战。超技练习曲鬼火拥有高难的双音技术,12超技当中难的一首,拉赫说它是难的练习曲,技术刁钻不说,还必须弹得轻灵有趣方能服人。

5、巴拉基耶夫《伊斯拉美》

这首《伊斯拉美》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地区采风的产物,这部作品的副标题为“东方幻想曲”。这首作品三段体:先是主奏,表达主题;然后是中段,奏出充满感情的小行板;然后结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题,尾奏是十分狂热性的激烈的急板。因为其极高的难度,许多钢琴家把它当作一个挑战。

第三钢琴协奏曲

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0,呈献给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1876~1957)。全曲共3个乐章。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弦乐与低音管前引后。钢琴立即以八度音程表现第一主题,移到乐队后,钢琴做装饰。单簧管和圆号出现新的动机,形成第二主题素材要素。插人钢琴华彩后,第一主题再出现于乐队,平静之后钢琴右手在左手分散之上呈示第二主题。扩大抒情性平静后进入发展部。发展部第一主题在各种调性中作变化,在更加活泼的部分用新要素作发展,然后进入极快的快板的华彩。再现部极似华彩之后的终结部。

第二乐章 间奏曲,慢板,A大调,变奏曲式,三段体。第一段在弦乐暗示下。由双簧管表现出主题,钢琴以三连音构成的狂想曲型乐念加入,转为降D大调,主题作浪漫处理。中段为“更加活泼”,钢琴左手展开半音阶型的滑奏,右手为强有力的,单簧管、低音管奏第一乐章第一主题衍生出的旋律。转为慢板后,钢琴配合半音阶性音型如歌的旋律。然后钢琴以厚重奏稍快的主题,与钢琴发展成雄壮的乐念,钢琴奏华丽乐段,趋于平静后,钢琴才以华彩终结。

第三乐章 终曲,d小调,奏鸣曲式。在乐队进行曲节奏下钢琴有力地奏第一主题。反复几次后,速度更快,钢琴以切分法向前推移,再以G大调奏抒情的第二主题,反复后变为极快板快速音群,缓和下来后结束呈示都。发展部以降E大调谐谑地开始,乐队奏第一主题的变形,钢琴装饰推进。然后钢琴进行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精练后的旋律。钢琴单独发展,速度更快。在快速音群的曲趣后转为广板,钢琴更富表情奏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的原貌。再现部按原顺序,第二主题以F大调,接着有活泼的快速音群,短暂的华彩后进行D大调终结部,实为大型的急板,强有力地结束。

哪位音乐大神知道我们平时说的 拉三 钢琴协奏曲全称

我们平时所说的“拉三”是钢琴 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简称。“拉三”以超快的以及各种复杂的装饰音著称,被称作是现如今世界上难弹的钢琴曲。

这个曲子分三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为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间奏曲,柔板,A大转D大调,变奏曲式。第三乐章终曲,二二拍,d小调,奏鸣曲式。

我觉得我肯定练不成了哈哈,希望你早日练成!!~

世界上难的钢琴曲

世界上难的钢琴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坚毅的精神与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苋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珍贵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

作品赏析

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

1、不过分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anto),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乐曲伊始,在由弦乐荡漾的音型构成的背景下,钢琴以双手八度奏出了有着很长旋律线的主部主题。

2、间奏曲,柔版(Intermezzo,Adagio),d小调-降D大调-升f小调-d小调,是由变奏曲式和三部曲式“杂交”而成的混合曲式。弦乐奏出的d小调主题哀怨惆怅,和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有所联系。

3、终曲,2/2拍(Finale,Alla breve),d小调-D大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在乐队迅猛的重复音背景上,钢琴奏出了d小调主部主题。这个主题是从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变形而来的,具有号角的性质,同时由于使用了大量的重复音和快速音群,又具有节日的狂欢气氛。

拉赫马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弹奏起来有名无形的感觉,怎么回事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D小调,完成于1909年9月,首演于1909年11月28日,是作曲家为赴美演出而创作的一首大型作品,以其浓烈的情感表达和艰深的演奏技术而闻名于世。该作品在钢琴协奏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钢琴协奏曲”。全曲分为三个乐章,演奏时间需40分钟左右。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常被认为是“难演奏的钢琴协奏曲”,虽然这一名称尚存争议。就连拉赫玛尼诺夫,作曲家本人(技术极为精湛的钢琴家),也为这部作品的难度目瞪口呆。他曾说:“这部作品是为大象写的。”1909年,在作曲家热爱的位于伊凡诺夫卡的老宅子,拉赫玛尼诺夫为他美国的首次亮相准备了这首协奏曲。首演由纽约交响乐团呈现,Walter Damrosch指挥。这部协奏曲不久后又被古斯塔夫·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出。对于这部作品的关心和热情给拉赫玛尼诺夫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同时也减轻了来自美国和英国对于这部作品拘谨、小气的批评给作曲家的影响。时至今日,第三钢琴协奏曲远比针对它的批评有名。世界上许多伟大的演奏家将其列入演奏目录,急于在这极端困难但诗意异常的杰出作品中证明自己的力量和敏捷。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介绍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即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号Op.30,作于1908—1909年,1910年11月28日由拉赫玛尼诺夫自己主奏钢琴首演,呈献给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 (Josef Hofman,1876—1957)。而我们大多数人今天对这部协奏曲的认识大概源自于电影《Shine》。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始终围绕着电影故事情节的主题音乐。这是让人思考的音乐,这是鼓舞人奋进的音乐,这是上帝的音乐。当然这也是悲惨的过去,无奈的现实,美好的憧憬。“拉三”被称为“世界上难演奏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真实生活中的戴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西里尔·史密斯(Cyril Smith),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1909年11月,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也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从各方面看来“拉三”都是作曲家的代表作“拉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延伸,但前者的演奏难度显然大大超过了后者。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