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就业前景 > 正文

圆周运动题型及答案 圆周运动经典题型及答案

2024-06-03 09:26 就业前景 来源: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题目求解。

你补充的g=10没有用的。一般题目中没有数时候,g以字母形式存在。

圆周运动题型及答案 圆周运动经典题型及答案圆周运动题型及答案 圆周运动经典题型及答案


圆周运动题型及答案 圆周运动经典题型及答案


在点,因为绳子恰好不弯曲,由牛顿第二定律知道:mg=mv^2/r,

点到达A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知道:mg(r-rsin37)=mvA^2/2-mv^2/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mgsin37=mvA^2/r

可得:T=1.2mg.

说明:在这个结果中,因为m不知道具体数值,所以g=10就不要带进去了,否则会多此一举,导致错误。

动能定理与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结合的典型题型及答案

如图,一静止小物块在一水平向左的外力F=10N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由A运动至B,到达B时撤去外力,物块恰好沿光滑圆形轨道运动至点终落在水平面上。A、B间距离S=6m,小物块质量m=1kg,求小物块终落地点距B点距离L。(重力加速度g=10米每二次方秒)

解:设物块运动至C点得速度为V,设圆弧轨道半径为R

由动能定理知FS-mg2R=1/2mv~2-0 ①

由圆周运动可知mgR=mv~2/R ②

联立①②可得R=2m ③ V=2√10m/s ④

设物块从C到落地用时为t 则有1/2gt~2=2R ⑤

L=Vt ⑥

由③④⑤⑥得L=4√2m

有谁有高一下物理圆周运动的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物体受到几个恒定的外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撤掉其中一个力,在下列运动形式中:①匀速直线运动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匀变速曲线运动 ④圆周运动,物体可能做的运动是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如图1所示,是健身活动器械“太极推柔器”上的两

个圆环,两圆环在同一个平面内,能绕各自的轴O1、

O2转动。健身的人手握环边缘上的把手a、b转动

圆环,达到手臂关节活动的目的。今活动者手握把手,

以圆环的对称轴 为对称,按图中标出的转动方向

匀速转动圆环,在从图示位置开始的一周的转动中,

关于两把手(质量相同)的有关情况,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

A.两把手的线速度方向总是相反的

B.两把手的速度方向相同的时刻有两个

C.两把手加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刻有两个

D.两把手所受合力大小相等

3.教师在黑板上画圆,圆规脚之间的距离是25cm,他保持这个距离不变,让粉笔在黑板上匀速的画了一个圆,粉笔的线速度是2.5m/s。关于粉笔的运动,有下列说法:①角速度是0.1rad/s;②角速度是10rad/s;③周期是10s;④周期是0.628 s;⑤频率是10Hz;⑥频率是1.59Hz;⑦转速小于2r/s;⑧转速大于2r/s;⑨向心加速度是2.5m/s2;⑩向心加速度是25m/s2。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结果是全部正确的 ( )

A.①③⑤⑦⑩ B.②④⑥⑧⑩ C.②④⑥⑦⑩ D.②④⑥⑧⑩

4.图2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a是它

轮缘上的一个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是4r,

小轮的半径是2r,b点在小轮上,它到轮中心的距离

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

动中不打滑,则下列说确的是 ( )

A.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点与c点的周期大小相等

D.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5.如图3所示,男、女滑冰运动员在做滑冰表演,男运动员

的质量是80kg,女运动员的质量是男运动员的一半。两人

面对面拉一弹簧秤做圆周运动的滑冰动作,已知两人相距

0.9m,弹簧秤的示数为9.2N。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两人的线速度大小相同,约为40m/s

B.两人的角速度相同,为0.62rad/s

C.两人的运动半径相同,都是0.45m

D.两人的运动半径不相同,男的0.1m,女的0.3m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二、实验题(每题5分,共10分)

6、图4所示是钢球做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冲过槽的末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让做平抛的钢球打击铅笔,确定钢球经过

的位置。将多个位置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就得

到平抛运动的轨迹。某同学在实验中有下列操作

步骤和看法:①适当调节斜槽,使其末端保持水

平状态;②要把铅笔仔细地放在钢球球心经过的

位置上;③体积越大的钢球越容易碰到铅笔,所

以应该选用这样的钢球;④斜槽对钢球的摩擦力

对实验没有影响。你认为错误的是 。

7、在用斜槽研究小球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若小球在平抛运

动中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图5所示,已知小方

格的边长 cm。则小球做平抛的初速度为

m/s。g取9.8m/s2。

三、计算题(共60分)

8、(10分)如图6所示,放在桌子边缘的A、B两铁球之间用长6m的细线相连(后面的铁球恰好被前面的挡住),将A球以4.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求A球抛出后经多长时间,A、B两球间的连线恰好拉直?假设两球都在桌子边缘的同一点。(g取10m/s2)

9、(10分)一网球运动员在离开网的距离为12m处沿水平方向发球,发球高度为2.4m,网的高度为0.9m。

求:(1)若网球恰好擦网而过,求网球的初速度

(2)若按上述的初速度发球,求该网球落地点到网的距离。

15、(12分)如图7,是马戏团中上演的飞车节目,在竖直平面内有半径为 的圆轨道。表演者骑着摩托车在圆轨道内做圆周运动。已知人和摩托车的总质量为 ,人以 的速度过轨道点 ,并以 的速度过点 。求在 、 两点轨道对摩托车的压力大小相多少?

11、(13分)如图所示,小球A质量为m,固定在轻质细直杆L的一端,并随杆一起绕杆的

另一端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如果小球经过位置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为拉

力,拉力大小等于球的重力.求

(1)小球经过位置时球的速度大小

(2)当小球经过点时速度为 时,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

12、(15分)如图所示,一高山滑雪运动员,从较陡的坡道上滑下,经过A点时速度v0=16m/s,AB与水平成θ=530角。经过一小段光滑水平滑道BD从D点水平飞出后又落在与水平面成倾角α= 的斜坡上C点.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s1=10m,D、C两点间的距离为s2=75m,不计通过B点前后的速率变化,不考虑运动中的空气阻力。(取g=10m/s2,sin370=0.6)求:

(1)运动员从D点飞出时的速度vD的大小;

(2)滑雪板与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解题技巧 快速解决圆周运动问题

高中物理和高中数学是高中理科生的两大“噩梦”,因为他们真的很难,但是这两科在考试时都会有必出的题型,下面是我总结的有关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解题技巧—相关公式

物理中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匀速圆周运动,在做题时可能涉及到以下公式: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解题技巧—巧用合成法

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必备的一项技能,在做高中物理圆周远动相关问题时。第一步就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但是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有些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时可以用合成法将所有的力合并到一条直线上,然后再判断向心力是有哪种力提供的。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解题技巧—巧用超失重解题

对于超、失重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如单个物体或系统中的某个物体具有竖直向上(下)的加速度时,物体或系统处于超(失)重状态.

(2)如单个物体或系统中的某个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向上(下),但有竖直向上(下)的加速度分量,则物体或系统也处于超(失)重状态,与物体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无关.

在选择题当中,尤其是在定性判断系统重力与支持面的压力或系统重力与绳子拉力大小关系时,用超、失重规律可方便快速的求解.

高 中物理圆周运动解题技巧—整体法解题更快速

有时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有可能受力分析的物体比较分散,或者比较大。我们可以选择采取整体或者部分整体的方法进行解题,这样解题更加快速。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解题技巧—等效法

电学问题也会涉及到圆周运动,由于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不尽相同,所有可以用隔断间隙等效将其“衔接”起来,进行解题。

简单的圆周运动题目,在线等 要思路过程答案

答案是D。

分析:

因为两个人在同一直径上做圆周运动,所以角速度肯定是相同的。且向心力是相同的。

所以

80w^2RA=40w^2RB

即RA/RB=1/2

RA+RB=0.9

所以D答案是正确的。而C是错误的。

角速度相同,但是运动半径不同,所以线速度肯定不同,所以A错误。

计算角速度,B也是错误的

高中物理,有关圆周运动的问题。求高手解答!

对A小球,恰过点,意味着重力作为向心力,mg=mv^2/r,v=sqrt(gr)。由动能定理,mg(h-2r)=1/2mv^2=1/2mgr。所以mgh=5/2mgr,即h=5/2r是A小球沿轨道到达点的条件。所以A不对。

B中,A球不可能速度为0,也就是A必有动能,那么就不可能上升到3r/2处。所以B不对

C中,要是小球从点做平抛运动到达右端口,下落时间为r=0.5gt^2,即t=sqrt(2r/g)。则平抛速度为r/sqrt(2r/g)=sqrt(gr/2),小于A小球在点的速度sqrt(gr),所以A小球做不到。C错。

D中,前面已经算出A小球的小高度为h=5/2r。对B小球,因它在管道中可以受到管道的力抵消重力,所以B小球达到点速度可以为0,所以B在h>2r的位置落下均可。所以D对。

结论:选D

选择第四项要使第一个小球上升到轨道点则在点时由重力提供向心力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详解,看来你不适合选物理。建议选文科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