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就业前景 > 正文

米芾书法视频_米芾书法视频周慧珺讲座

2024-06-03 09:33 就业前景 来源:

米芾的书法有什么特色?

米芾是北宋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所以他能够把诗、书、画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出“米芾山水”。米芾一生致力于艺术,而为了艺术,他表现得怪异而叛逆,所以他也有一个绰号叫米颠。米芾和王羲之都是我国的书法家,那么他们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呢?关于规章制度。注重整体魅力,兼顾细节的完美,心中有计,在写作过程中随势而变,别出心裁。

米芾书法视频_米芾书法视频周慧珺讲座米芾书法视频_米芾书法视频周慧珺讲座


造型。“危,绝”,斜靠的姿势,危不奇,稳不错,你要先左,你要先升,你要先抑,你有跌宕起伏的魅力,你有一种飞得飞快的神气。米菲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擅长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他特别擅长临摹古代书法,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米芾的艺术成就中,书法就业最深,其中行书最多。米芾的书法受到了颜真卿、褚遂良、段五位唐人的影响,从他的字体中可以看出晋唐时期的风格。

米芾的字体在点画线条和节结上变幻莫测,书法观念可见唐低晋高。其笔触以横为主,书法中点画的粗细、刚柔多变,呈现出多种释义:赤色蔽膝。为大夫以上所服。跳跃。用笔。善于在前后、转折、挫折中形成优雅、高超的气势和从容、快乐的风格。汉字的书写往往相当重,中间略轻,遇到转折处,书写的一面直下。笔画的变化也很多,笔画的重点有时是开始,有时是结束,有时是一笔中间,较长的横画也有曲折。挂钩也很有特色。

王羲之在被称为“书圣”。王羲之虽师从前人,但并不盲目模仿,而是吸收书法家之长,融会贯通。所我感觉他的书法也就一般吧,我一般不会用他的书法的,感觉并不怎么好看。以他的书法浑厚却不张扬,苍劲飘逸,刚柔相济,体态丰盈却不合法。所以他的书好符合人的审美,所以被称为我国的“书圣”。与王羲之相比,王羲之和谐、优美、刚柔并济,适合当老师。可以延伸的方向有很多。所以,从古至今,学习书法都离不开王羲之。米菲性格比较突出,自称一体,艺术感染力较高,但缺乏包容性。所以米芾在书法造诣上只能不如王羲之,不一定是米芾不如王羲之,而是根据人的审美和书法影响,王羲之优于米芾。

励志书法家:米芾的故事

[ fú ]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与苏轼一样,也是古代赏石界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米芾喜欢奇石,简直到了如醉如痴、如癫如狂的地步,故有“米癫”的戏称。而“米芾拜石”的故事,则是对其癫狂的一个的印证。

米芾整日醉心于品石、赏石,以至于好几次遭到贬官,一生宦途失意。一次,他新任无为州坚军,初入州署,发现院内立着一块大石,形状十分奇特,心中不禁大喜:“此足以当吾拜。”于是,他立刻整好衣冠拜之。此后,他还称这块大石为“石丈”。过不了久,他又听说河岸有一块奇石,“状奇丑”,便命令衙役将其移至州署院内。米芾见到此石,大为惊奇,一时得意忘形,让仆人取过官袍、官笏,设席跪拜于地,念念有辞地感叹:“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这一段“米芾拜石”的故事,成为后世不少画家的创作题材,更是他们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杨次公夺石,是没收它以下属“改邪归正”,还是由于个人爱好而收藏起来?这件事情的结局,大家都不清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米芾并未因为杨次公的告诫而停止藏石的举动。

米芾一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生都痴迷于奇石。

如何评价米芾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米芾长子米友仁,继承家学,世称“小米”。父子两人在画史上,也有一份独特地位。他们创造了“米氏技法”,主要在于水墨的积、染、破、分与浓、淡、干、湿的运用上。的“米氏云山”、“云山墨戏”,其特点用后人的话来说,就是“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胧云”,云雾缭绕、山林隐映,取意不取形。

米芾在书史上为承前启后的枢杻性人物。

米书本质精神上与二王颜真卿一脉相承,下启吴琚米友仁及元明王铎,徐渭。变法二王不激不励中正和雅为猛厉激越,体势倾侧,变法颜真卿篆籀笔意,正大开张,以外拓为主为造理结构内擫,笔意痛快直接,对比强烈。颜以开张,米以聚合。合则重笔爆点,笔粗墨重笔画密实,仅留一线之光。黑白对比,臻于,为其独步。米书亦2、燊芾 [ shēn fèi ]有中和者,以《蜀素帖》为代表。是初学行书的范本。

米芾怎么读

一、米一、 概述法拼音: mǐ

1.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特指稻米:小~。花生~。~饭。

二、芾拼音: fèi 、 fú

[ fèi ]

1.草木茂盛。

2.同“黻”。宋朝书画家米芾,也作米黻。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大米和面。

用机器碾出的大米。现在一般指用机器碾出的籼米。

3.苡米[yǐ mǐ]

薏米。

4.米粉[mǐ fěn]

大米磨成的粉:~肉。

5.米黄[mǐ huáng]

白而微黄的颜色。

米芾的读音:mǐ fú。

米芾(10511.米面[mǐ miàn]-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扩展资料米芾的艺术成就

一、诗歌

米芾晚年居润州丹徒(今属江苏),有山林堂。故名其诗文集为《山林集》,有一百卷,现大多散佚。如今传世有《宝晋英光集》。米芾能书又能诗,诗称意格,高远杰出,自成一家。尝写诗投许冲元,自言“不袭人一句,生平亦未录一篇投豪贵”,别具一格为其长,刻意求异为其短。

二、绘画

米芾作为北宋的画家,处在一个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但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

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

参考资料来源:

mi fu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吴人,祖籍太原。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 mi(三声),芾 四声),

宋朝书法家。草书很。

mi,fu

古代书法作品

拼音:fèi或fú 但是在米芾的读音就是fú

古代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赵孟頫的《黄庭经》、米芾的《蜀素帖》。

这是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一篇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行书”。《兰亭集序》描绘了王羲之与朋友们在兰亭举行宴会的场景,通过优美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展现了作者对友情、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这幅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文化背景和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

2、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被誉为“颜体”,具有雄浑、豪放的特点。《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纪念侄子颜师古所作,全文共300多字,以楷书书写。这幅作品以其端庄大气、气势磅礴的风格,展现了颜真卿书法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前后赤壁赋》是苏轼创作的两篇骈文,分别描绘了他在黄州和惠州两次游览赤壁的经历。这两篇作品以其优美的文字、独特的结构和富有哲理的内容,成为古典文学的瑰宝。苏轼的书法也赋予了这些文字以更加生动的艺术形象。

4、赵孟頫的《黄庭经》

赵孟頫是元代的书法家、画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黄庭经》是赵孟頫模仿王羲之的行书风格创作的一幅作品,全文共有500多字。这幅作品以其优美的线条、流畅的笔触和高超的技艺,展现了赵孟頫对王羲之书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

5、米芾的《蜀素帖》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画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蜀素帖》是米芾创作的一幅行书作品,全文共有100多字。这幅作品以其简练的文字、独特的结构和富有变化的笔法,展现了米芾书法的韵味和魅力。

提升书法的技巧

3、坚持练习:书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艺。

4、注重字形结构:书法作品的美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字形的结构。要注意每个字的笔画顺序、空间布局和比例关系,力求做到结构严谨、美观大方。

5、学习书法理论:了解书法的历史、流派和技法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等方式学习书法理论。

米芾是我国非常的书画家,米芾的书法对后世都有什么影响?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米芾是我国的书法家,是“宋四家”之一,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米芾这个人性格非常率真,书法也融入了自己的洒脱不羁的个性,对北宋的书法影响甚远,也对后来的书法带来了很多的影响。

米芾的书房特点和他的性格保持一致,与世无争,谈薄名利,心直口快,他的作品更有洒脱的成分在里面。单就书法一门艺术而 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尽显洒脱,他在书法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对书法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米芾的书法作品总是加进去自己的感情,利用书法表达的痛快淋漓,这些影响也使后来的人模仿米芾书法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对于书法的评价有自己的见解,而且他认为前人对于书法的评价,常常含糊不清,很难正确表达出真正的意见,而他一般一针见血,直逼命脉,说出问题说在,毫不掩饰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待历史名人的书法1、米芾在《海岳名言》中的“刷字”理论对书法影响也是批评的非常到位,丝毫不给被人留面子,心直口快的他能一针见血找出根源。

米芾的书法自成一体,造诣是非常深厚的,对于篆书、隶、楷等许多书体都十分的擅长,在模仿先人笔记的时候甚至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境地

米芾和苏东坡、黄庭坚、蔡襄被称为宋四家,他的字融入自己的感情比较洒脱,后人很多模仿他的字,所以对后人的影响比较大。

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尽显洒脱,他在书法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

在书法上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就说明他在待人接物上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很有意思的笔法,让后人可以更多的研究当时的书画。总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米芾的书法作品总是加进去自己的感情,利用书法表达痛快淋漓

米芾的书画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感彩,后世很多人都模仿这种风格。

米芾,怎么念后面那字“芾”

2、临摹名家作品:通过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可以学习到他们的笔法、结构和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芾”有二个读音:1. 芾 [fèi]2. 芾 [fú]

米芾草书九帖

1、芾 [fèi]

解释:小树干及小树叶

解释:草木茂盛。

组词:

1、蔽芾[bì fèi]

解释:茂盛貌,引申为荫庇。

出处:出自《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2、赤芾[chì fèi]

解释:赤色蔽膝。为大夫以上所服。

出处:《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郑玄 笺:“芾,冕服之韠也……大夫以上,赤芾乘轩。” 宋 司马光 《论两府迁官状》:“凡公卿者,百吏之表率,今方以百吏繁冗,思革其弊,而公卿无故一切迁官,将何以使三百赤芾受爵不让者有所愧心哉!”《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朝中服赤芾乘轩者三百馀人。”

3、棠芾[táng fèi]

解释:喻惠政。“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蔽芾,树木茂盛、浓荫覆蔽貌。此为周人怀念召伯德政的颂诗。后因以“棠芾”喻惠政。

出处:《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蔽芾,树木茂盛、浓荫覆蔽貌。后因以“棠芾”喻惠政。

宋 李昴英 《贺新郎·陪广帅方右史登越台》词:“清明官府歌棠芾。且萧闲事外,下看玉城珠市。”参见“ 棠树 ”。

米芾最擅长的草书有何特点

三、 分析法

米芾草书 米芾是北宋时期书法家与鉴藏家的集大成者,对于各类书法艺术都有研究和学习,在书画鉴识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米芾的书法艺术,多是借鉴传统艺术名家的优长,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于行书、草书、楷书等书法艺术的创作,对于诗画也有一定的成就。他的草书气韵颠放,舒展自如,极富有特色。他的作品《草书九帖》是他草书的代表作,每一帖都完整地体现了米芾草书的艺术特点。

1、学习基本笔画:书法的基础是笔画,包括横、竖、撇、捺、折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笔画,有助于提高书法的基本功。

米芾用笔,善于在正、侧面、转折中形成一股飘逸的气势。每字的起笔很重,在中间时稍微轻一点,遇到弯折便顺势而下,弯勾也富有特色。他的书法中往往气势倾侧,欲扬先抑,这是为了增加字与字之间一种一跃而起的风姿和飞扬的神气,纯真自然,没有矫揉造作。米芾将晋、唐书法家的优长融于一身,运笔迅捷矫健,每个字在力量、韵味、气势等方面都有无穷变化,形成了他“米书”“米字”的独特风格。《草书九帖》中包含了九帖米芾的草书作品,宋代时被御藏在宋高宗内府。这九帖的名称分别是《德忱帖》、《家计帖》、《元日帖》、《吾友帖》、《草书帖》、《中秋诗帖》、《目穷帖》、《奉议帖》、《海岱帖》。在宋朝时期,米芾已经是的书法家,所以他的真迹都被视为珍品至宝,所以有些贪图利益的书画商为谋取厚利,将他的九帖分拆了再去卖,所以使得他的作品流失,到如今留存下来的真迹大约剩有四五贴,也是令人比较惋惜。他的九帖中的第五帖《论草书帖》现如今收藏在博物院里。此帖宽约25厘米,长约37厘米。《论草书帖》也叫作《张颠帖》、《草圣帖》等,内容是米芾对草书的评论的一则随笔。从这则随笔中,我们得以体会到米芾对草书的见识和态度,也可以领会到他在草书上的独特风格。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祖籍是山西太原,而后迁居湖北襄阳。天资颇高,书画自成一家,擅长山水之画,能画树木枯槁,亦能泼墨山水,工于书法,擅写篆、隶、楷、行、草等书法,其中以草书最为潇洒飘逸,因个性怪异,遇到石头称其为兄,故又被人称为“米颠”。

《草书九帖》是米芾的主要作品之一,少年常常临摹书法大家之作,经常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草书九帖》分别为《元日帖》、《海岱帖》、《德忱贴》、《家计帖》、《吾友帖》、《草书帖》、《目穷帖》、《奉议帖》、《中秋诗帖》。其中以《草书帖》、《元日帖》、《德忱帖》、最为,《草书九帖》真迹被宋高宗御藏,后被文征明、祝允明等人争相临摹。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笔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其性格怪异,所以他的书法个性独到,没有墨守陈规,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肥瘦、疏密拿捏的恰到好处。在章法上,重视整体的气韵,同时兼顾了细节的完美,书写过程中随机应变,成竹在胸。在用笔上,沉着痛快,无论在起笔、落笔之间都自有神韵所在,欲扬先抑,欲左先右,虽然是纸上固定的字,却让人觉得节奏明朗,跌宕起伏,自然洒脱,绝不矫揉造作。虽然后世对米芾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其书法的风格成为后世大书法家所欣赏和借鉴的范本。

米芾论草书帖

《论草书帖》,又名《论书帖》、《草圣帖》,是米芾《《草书九帖》中的第五帖,从此帖的内容上看,该书帖是米芾的一则随手札记,写的是他对于书法,这里是指草书的看法和对几位书写草书大家的书法评论。

《论草书帖》现今由博物馆收藏,该书帖长37厘米,宽24.7厘米,是米芾流传至今不多书法作品中的一副。在帖文的前两句,米芾指出学习草书要有魏晋时期的品格,否则就容易流于俗品。米芾早期是学习唐朝时期的柳公权与欧阳询的书法,后来有一日,他跑去向苏东坡请教,苏轼建议他学习魏晋,此后他就专心钻研“二王”的书法风格,又充分吸取各家之所长,形成沉着痛快、飘逸潇洒的米芾风格。

文中第二行举张旭、怀素、高闲及辩光四人进行评论。从总体看,米芾对于四人的评价都不是很高。其中他评价张旭为“俗”,说他的字乱了古法,欣赏他的人都是凡夫俗子。对于辩光,他的评价是“尤可憎恶”,可见米芾也是不欣赏他的。怀素和高闲两人相对于前两者只能是稍微好一些,怀素的字是“平淡”,高闲的字则只能悬挂在酒肆之上,可以看出米芾对他们的评价都不好。

《论草书帖》流露着米芾书法的风格,字里行间严守法度、沉着痛快,后部分不像前部分的拘谨,潇洒、舒展。虽然不同于他平常惯用的“刷字”之感,但是也掩饰不了他颠放的本色。

米芾离骚

米芾,北宋的书法家,文学家,画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史称“宋四家”,生于公元1051年,卒于公元1107年,字元章,名号众多,襄阳居士,火正后人,海岳外史等,历任朝庭的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但是因为个性原因,仕途不顺,终究还是一介文人,官阶无法升进。书法作表作众多,有米芾离骚,研山帖,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的书法成就在“宋四家”里,擅长隶,楷,行,篆,草等风格,草书艺术成就,现在当今仍流传米芾的“刷字”,后世流传的书法真迹也亦行书居多,气势绝,天马行空,天外飞仙,自成一派,非常受后世书法爱好者的追捧。

米芾离骚,是米芾以行书书写的屈原长篇作品《离骚》的手卷,现存有纸本,绢本两版,经专家鉴定,现藏博物馆的纸本手卷为后人临本,不是真迹,从米芾的落款分析,在米芾41岁前,他还没有换名,原名叫米黻,而这幅纸本手卷的书写年份经推算是在米芾31岁时,那时他还叫米黻,所以纸本是赝品,绢本手卷长10米,共有2494字,现在已被证实是米芾真迹,曾被私人收藏家收藏,最近已入市拍卖,有很多机构和收藏家准备入手,作为一件大家名品,米芾离骚这部作品被估价上亿元,而且未来还有升值的空间。从市场的反应来看,也可以看出米芾的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在当今依然,有价无市,万人追捧。

米芾的诗

米芾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他写的诗却没有他的书法这么闻名。难道是书法太过有名而掩盖了他的诗了吗?接下来我们详细的解读一下米芾的诗。

米芾的诗中有一首是水调歌头,诗的大概意思是:锤子的声音因为风而更急,看到蟠蟀让我想起了现在已经深秋。今天我就来对景写诗,但是我可达不到那些诗人的可以借景抒情的水平。秋天凄凉的感觉不是那么容易散去,喝酒后更觉得凄凉。看这月圆高挂在南楼,这不得不让我心中倍感悲凉!这是上半句,先叙事,可以看出他非常的谦虚,但是可以把诗句连接得很自然。

上半部分的一句表露真实感情,下半部分借景抒情。下半部分的大概意思是心里有些惆怅,听着玉笛的优美情韵的声音,心情很舒畅。这带着清风的美好的夜晚,我不禁豪饮大醉。看着这可爱的天地万物,我从这头栏杆走到那头,不愿意离去,想到宇宙如浮萍般。我喝醉了便睡着了,就可以随江流而去了。

米芾的诗独树一帜,赏月但不写月,感觉是借景抒情却不伤感,而是写宇宙万物。他的情感表达比较清雅,情景自然融合,让人回味无穷。其次他还写了很多其它的诗,自成一种风格,让人看起来非常的轻松。可能是由于他的诗还没有自成一派,也不像他的书法那么出名,再则他只是个业务的爱好者,大多是兴致来时赋诗一首。

米芾和王羲之

米芾,生于公元1051年,卒于公元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居士,火正后人等,是北宋的大书法家,书画家,当时和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书法成就在四人中算是的,篆,楷,行,草等字体都颇为精通,犹善狂草,也因个性怪异,举止癫狂,而被后世称为“米颠”。

米芾和王羲之,两人都是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大书法家,只是王羲之生活在魏晋时代,而米芾生活在北宋年间,两人的书法风格也大不相同,在米芾年少时,刚开始学习书法时,曾模仿过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并研究过王羲之的运笔习惯,字体结构等技巧,加之自己的理解实践,吸取各家之长,扬长避短,经过长年的笔耕不辍,勤奋研习,才在中年时期自立风格,开创米氏书风,世人都知王羲之的行书最为精妙,《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是“书圣”最广为人知的著作,被喻为“天下行书”,只可惜,真迹也不存世,现在收藏的都是后世的临摹本,米芾和王羲之在这点不同,米芾有些许真迹存世,在书法界的影响也和王羲之稍逊,两人都是各显。米芾虽然以模仿前朝魏晋名家作品起家,但是后来在年岁渐长,技艺精益的程度下,已是自成一派,虽是超越不了“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但也是一代名家。米芾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后世的书法界,都拥有众多忠心拥趸。

刷字的书法家

无为州距灵璧石的产地不远。米芾借近水楼台之机,广为搜集奇石,乐此不疲,还将所集之石一一冠以美名。米芾的上司杨次公听说他在州署嗜石成癖,唯恐他弄石废事,就去整言相劝。米芾面对着杨次公,从左袖中取出一块奇石,只见“峰峦洞穴皆具,色极清润”。不料,杨次公连一眼都不看。

刷字的书法家米芾。

唐末五代之乱,一切文化归於荒废,书道自然也衰落。宋朝的统一,一般的文化逐渐复兴;书法方面,则保存了所谓晋唐的古法。尽管北宋前期专以王羲之书法风格为时尚,但并无出现过复古立场的书法家。有别於唐代之尊崇法度,表以尚意书风,北宋书法在书法史上别具意义。宋四家─蔡襄、蘇轼、黄庭坚、米芾,卓然有成,在书法史上各具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後世影响相当深远。

扩展知识: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吴人,祖籍太原;书法家、画家、理论家;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癫,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北宋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草楷行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自谓作书“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

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芾顿首再拜。米芾书论核心在用笔天真自然。他把用笔之法讲得非常生动、形象、易懂。

米芾的评书标准在尊晋卑唐,这和唐人重楷法而米芾不善楷书有关,所以他的书论主要讲翰札行书之法,包括用笔轻重、行间字的大小错落有致等。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

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实得之榜字,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

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隶乃始有展促之势,而三代法亡矣。

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徐浩晚年力过,更无气骨,皆不如作郎官时婺州碑也。

书法家米芾怎么读?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2.机米[jī mǐ]博士、礼部员外郎。

艺术成就

米芾能诗文,精鉴别,擅书画。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山水画师法董源,然别出新意,多以水墨点染,重意趣不求工细释义:,世称“米氏云山”。喜蓄金石古器,尤嗜奇石。著作有《宝晋英光集》《画史》《书史》《宝晋待访录》等。

书法家米芾怎么读?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的读音是mǐ fú。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成就五、 鉴赏法

芾书传世者甚多,如《苕溪诗卷》、《蜀素帖》、《乐兄帖》、《崇国公墓志》,皆其尤著者。其他如诗牍、书札,《王羲之五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亦多散见于《群玉堂帖》、《宝晋斋帖》、《余清斋帖》、《快雪堂帖》、《三希堂帖》中。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