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考试试题 > 正文

日照外国语学校校花女孩(日照外国语学校学费)

2024-06-03 09:29 考试试题 来源:

本文目录一览:

日照外国语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教师职业的首要特点在于其本质是“育人”,以教育人、培养人为神圣职责。哲学家罗素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备的品质是爱他的孩子,而爱他的可靠征兆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爱学生,把学生当做目的,教师须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探索育人之道。

日照外国语学校校花女孩(日照外国语学校学费)日照外国语学校校花女孩(日照外国语学校学费)


一、尊重人

尊重是育人的前提。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虽然在性格、能力、禀赋、习惯等方面存在异,但都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可厚此薄彼。“绿领巾”、“红校服”的出现,就源于学校缺乏平等观念和尊重意识,客观上把学生划分了等级。其次,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以批评教育,但绝不能讽刺挖苦甚至羞辱人格和进行体罚。

尊重学生,注意从日常细节做起。一次,我校李镇西因外出开会,在学校体总决赛开幕式结束后就匆匆离场,事后被一个小女孩追问:“学生的节目你一定要看完,不然这样不礼貌。”李深感内疚,向全校学生表示了歉意,用实际行动赢得全校学生热烈的掌声。面对学生的问好,微笑着说声“你好”;找学生谈话,请他坐下来;得到了学生的帮助,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了事,坦诚地跟学生说声“对不起”;与学生交流,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犯了错误。尽可能不当众批评等。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接纳教师。

二、关心人

学生年龄小,渴望得到教师的呵护。关心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到他们的表现和需求。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关心学生,要及时伸出温暖的双手。学生生病请假了。打个电话表达一下问候,或抽时间前去看望;学生口渴了,主动为他倒一杯热水;天气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送上一张贺卡或几句温暖的祝福;学生参加比赛失败了,给予真诚的安慰;学生学习落后了,热心地帮帮他……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这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关心,怎能不令学生心暖、心动呢?

三、影响人

学生在认知、情感、心智等方面都不够成熟,而且有着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和思想态度,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和影响。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包括仪表、行为、情、品德等,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加强读书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断地补充、丰富和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自我形象和高尚行为,像磁石般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怎能不令他们见贤思齐,心向往之呢?

四、理解人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成小孩子”,就是要求教师善于换位思考,乐于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体验,进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自然率真,他们的兴趣爱好。学生毕竟是个孩子,他们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伤心得痛哭流涕:会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把好事做成坏事:会因为自己一时的兴趣,影响了学习;会因为别人弄坏了自己的玩具而怒火冲天……我们都熟知“苏霍姆林斯基和两朵玫瑰花”的故事。小女孩怀着一颗童真善良的心做了错事——从校园的花房里折了一朵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道德说教,没有批评惩罚,而是选择另一种处理方式——送给她两朵玫瑰花,呵护了小女孩的人性之美。只要教师将心比心,理解了学生的情感、心理、思维,教育就会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

五、规范人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自觉性和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正确的是非观念也需要慢慢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则、条例,非常有必要。它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学生出现了问题,该批评就批评。该处罚就处罚,让他们懂得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可以防微杜渐,有利于正确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规则、条例只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不是目的。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要一味地照章办事,迫使学生就范,要让他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以理服人、以正其心的目的。

六、赞美人

莎士比亚说得好:“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人类将不能生长。”卡耐基是个公认的“坏孩子”,而继母却把赞美他当成了一种习惯——“你是我接触到的懂事的孩子!”“你是我看到的学习勤奋的孩子!”“你有写作天赋,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这些由衷的赞美成为卡耐基一生奋斗的动力,终成为20世纪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为此,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并大加赞赏,用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话说,就是“要把学生的优点放大,要给大家一个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精彩的发言。学习上有进步,参加比赛获奖,主动地承认错误,主动捡起一片废纸等,教师要及时、毫不吝啬地予以赞美。这样做,不但起到激励作用,还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有时,教师通过微笑、眼神、手势、抚摸、轻拍等体态语,也可以把赞美之情传达给学生。教师的赞美是照在学生“心灵上的阳光”。它让学生的心灵世界春暖花开。

七、等待人

郭元祥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这样描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学生在成长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违反课堂纪律,与同学发生矛盾,学习退步,上学迟到等,这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唠唠叨叨,不要急于一时一地解决问题,要学会适当地“留白”,学会等待,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个好思想、一个好品质、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等待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也不要消极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去关心、帮助他,并且始终坚信:“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总之,育人的“落点”都应无一例外地指向“为了学生好”,就是一事当前,先为学生考虑;就是满脑子里永远装着一个问题——我这样做,对学生的心理有什么影响?如果育人是为了实现功利目的,或是“为了自己(教师)好”,那么对学生的“好”就会变成表演、卖弄、作秀,显得虚伪、做作。只要教师拥有一颗真诚的爱人之心,以心育心,就一定会领悟到育人之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刘颖)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公办学校。日照外国语学校的曾用名是日照市实验学校或日照铁路实验学校。日照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的现代化、规范化、化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扩展资料 目前,学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幼儿园部,占地21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32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近200人,全国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日照名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市级骨干教师等40余人。全校师生秉承“开放包容”的精神,坚持“文化、内涵发展、管理、和谐共进”的办学思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育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师资队伍、优雅的'育人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显著的教育成果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的广泛赞誉。

炒作到百度了

此问题必备删!

刘亦非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公办学校。日照外国语学校的曾用名是日照市实验学校或日照铁路实验学校。

学校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的前身是日照铁路实验学校,学校创建于1987年。在2004年,日照铁路实验学校更名为日照市实验学校,成为市直属管理的义务教育学校。在2007年,学校整体搬迁至大学科技园新校区。

在2008年,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日照市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在2011年,日照市实验学校更名为日照市外国语学校,主要进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校建设有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多功能电教室、网管中心、微机室、劳技室、图书室、阅览室、语音室、演播大厅、心理咨询室、荣誉室和少先队室。

日照外国语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教师职业的首要特点在于其本质是“育人”,以教育人、培养人为神圣职责。哲学家罗素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备的品质是爱他的孩子,而爱他的可靠征兆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爱学生,把学生当做目的,教师须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探索育人之道。

一、尊重人

尊重是育人的前提。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虽然在性格、能力、禀赋、习惯等方面存在异,但都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可厚此薄彼。“绿领巾”、“红校服”的出现,就源于学校缺乏平等观念和尊重意识,客观上把学生划分了等级。其次,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以批评教育,但绝不能讽刺挖苦甚至羞辱人格和进行体罚。

尊重学生,注意从日常细节做起。一次,我校李镇西因外出开会,在学校体总决赛开幕式结束后就匆匆离场,事后被一个小女孩追问:“学生的节目你一定要看完,不然这样不礼貌。”李深感内疚,向全校学生表示了歉意,用实际行动赢得全校学生热烈的掌声。面对学生的问好,微笑着说声“你好”;找学生谈话,请他坐下来;得到了学生的帮助,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了事,坦诚地跟学生说声“对不起”;与学生交流,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犯了错误。尽可能不当众批评等。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接纳教师。

二、关心人

学生年龄小,渴望得到教师的呵护。关心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到他们的表现和需求。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关心学生,要及时伸出温暖的双手。学生生病请假了。打个电话表达一下问候,或抽时间前去看望;学生口渴了,主动为他倒一杯热水;天气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送上一张贺卡或几句温暖的祝福;学生参加比赛失败了,给予真诚的安慰;学生学习落后了,热心地帮帮他……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这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关心,怎能不令学生心暖、心动呢?

三、影响人

学生在认知、情感、心智等方面都不够成熟,而且有着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和思想态度,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和影响。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包括仪表、行为、情、品德等,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加强读书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断地补充、丰富和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自我形象和高尚行为,像磁石般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怎能不令他们见贤思齐,心向往之呢?

四、理解人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成小孩子”,就是要求教师善于换位思考,乐于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体验,进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自然率真,他们的兴趣爱好。学生毕竟是个孩子,他们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伤心得痛哭流涕:会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把好事做成坏事:会因为自己一时的兴趣,影响了学习;会因为别人弄坏了自己的玩具而怒火冲天……我们都熟知“苏霍姆林斯基和两朵玫瑰花”的故事。小女孩怀着一颗童真善良的心做了错事——从校园的花房里折了一朵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道德说教,没有批评惩罚,而是选择另一种处理方式——送给她两朵玫瑰花,呵护了小女孩的人性之美。只要教师将心比心,理解了学生的情感、心理、思维,教育就会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

五、规范人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自觉性和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正确的是非观念也需要慢慢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则、条例,非常有必要。它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学生出现了问题,该批评就批评。该处罚就处罚,让他们懂得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可以防微杜渐,有利于正确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规则、条例只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不是目的。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要一味地照章办事,迫使学生就范,要让他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以理服人、以正其心的目的。

六、赞美人

莎士比亚说得好:“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人类将不能生长。”卡耐基是个公认的“坏孩子”,而继母却把赞美他当成了一种习惯——“你是我接触到的懂事的孩子!”“你是我看到的学习勤奋的孩子!”“你有写作天赋,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这些由衷的赞美成为卡耐基一生奋斗的动力,终成为20世纪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为此,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并大加赞赏,用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话说,就是“要把学生的优点放大,要给大家一个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精彩的发言。学习上有进步,参加比赛获奖,主动地承认错误,主动捡起一片废纸等,教师要及时、毫不吝啬地予以赞美。这样做,不但起到激励作用,还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有时,教师通过微笑、眼神、手势、抚摸、轻拍等体态语,也可以把赞美之情传达给学生。教师的赞美是照在学生“心灵上的阳光”。它让学生的心灵世界春暖花开。

七、等待人

郭元祥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这样描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学生在成长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违反课堂纪律,与同学发生矛盾,学习退步,上学迟到等,这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唠唠叨叨,不要急于一时一地解决问题,要学会适当地“留白”,学会等待,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个好思想、一个好品质、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等待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也不要消极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去关心、帮助他,并且始终坚信:“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总之,育人的“落点”都应无一例外地指向“为了学生好”,就是一事当前,先为学生考虑;就是满脑子里永远装着一个问题——我这样做,对学生的心理有什么影响?如果育人是为了实现功利目的,或是“为了自己(教师)好”,那么对学生的“好”就会变成表演、卖弄、作秀,显得虚伪、做作。只要教师拥有一颗真诚的爱人之心,以心育心,就一定会领悟到育人之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刘颖)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公办学校。日照外国语学校的曾用名是日照市实验学校或日照铁路实验学校。日照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的现代化、规范化、化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扩展资料 目前,学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幼儿园部,占地21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32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近200人,全国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日照名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市级骨干教师等40余人。全校师生秉承“开放包容”的精神,坚持“文化、内涵发展、管理、和谐共进”的办学思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育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师资队伍、优雅的'育人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显著的教育成果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的广泛赞誉。

这个女孩是谁

教师职业的首要特点在于其本质是“育人”,以教育人、培养人为神圣职责。哲学家罗素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备的品质是爱他的孩子,而爱他的可靠征兆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爱学生,把学生当做目的,教师须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探索育人之道。

一、尊重人

尊重是育人的前提。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虽然在性格、能力、禀赋、习惯等方面存在异,但都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可厚此薄彼。“绿领巾”、“红校服”的出现,就源于学校缺乏平等观念和尊重意识,客观上把学生划分了等级。其次,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以批评教育,但绝不能讽刺挖苦甚至羞辱人格和进行体罚。

尊重学生,注意从日常细节做起。一次,我校李镇西因外出开会,在学校体总决赛开幕式结束后就匆匆离场,事后被一个小女孩追问:“学生的节目你一定要看完,不然这样不礼貌。”李深感内疚,向全校学生表示了歉意,用实际行动赢得全校学生热烈的掌声。面对学生的问好,微笑着说声“你好”;找学生谈话,请他坐下来;得到了学生的帮助,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了事,坦诚地跟学生说声“对不起”;与学生交流,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犯了错误。尽可能不当众批评等。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接纳教师。

二、关心人

学生年龄小,渴望得到教师的呵护。关心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到他们的表现和需求。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关心学生,要及时伸出温暖的双手。学生生病请假了。打个电话表达一下问候,或抽时间前去看望;学生口渴了,主动为他倒一杯热水;天气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送上一张贺卡或几句温暖的祝福;学生参加比赛失败了,给予真诚的安慰;学生学习落后了,热心地帮帮他……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这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关心,怎能不令学生心暖、心动呢?

三、影响人

学生在认知、情感、心智等方面都不够成熟,而且有着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和思想态度,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和影响。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包括仪表、行为、情、品德等,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加强读书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断地补充、丰富和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自我形象和高尚行为,像磁石般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怎能不令他们见贤思齐,心向往之呢?

四、理解人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成小孩子”,就是要求教师善于换位思考,乐于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体验,进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自然率真,他们的兴趣爱好。学生毕竟是个孩子,他们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伤心得痛哭流涕:会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把好事做成坏事:会因为自己一时的兴趣,影响了学习;会因为别人弄坏了自己的玩具而怒火冲天……我们都熟知“苏霍姆林斯基和两朵玫瑰花”的故事。小女孩怀着一颗童真善良的心做了错事——从校园的花房里折了一朵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道德说教,没有批评惩罚,而是选择另一种处理方式——送给她两朵玫瑰花,呵护了小女孩的人性之美。只要教师将心比心,理解了学生的情感、心理、思维,教育就会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

五、规范人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自觉性和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正确的是非观念也需要慢慢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则、条例,非常有必要。它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学生出现了问题,该批评就批评。该处罚就处罚,让他们懂得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可以防微杜渐,有利于正确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规则、条例只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不是目的。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要一味地照章办事,迫使学生就范,要让他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以理服人、以正其心的目的。

六、赞美人

莎士比亚说得好:“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人类将不能生长。”卡耐基是个公认的“坏孩子”,而继母却把赞美他当成了一种习惯——“你是我接触到的懂事的孩子!”“你是我看到的学习勤奋的孩子!”“你有写作天赋,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这些由衷的赞美成为卡耐基一生奋斗的动力,终成为20世纪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为此,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并大加赞赏,用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话说,就是“要把学生的优点放大,要给大家一个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精彩的发言。学习上有进步,参加比赛获奖,主动地承认错误,主动捡起一片废纸等,教师要及时、毫不吝啬地予以赞美。这样做,不但起到激励作用,还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有时,教师通过微笑、眼神、手势、抚摸、轻拍等体态语,也可以把赞美之情传达给学生。教师的赞美是照在学生“心灵上的阳光”。它让学生的心灵世界春暖花开。

七、等待人

郭元祥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这样描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学生在成长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违反课堂纪律,与同学发生矛盾,学习退步,上学迟到等,这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唠唠叨叨,不要急于一时一地解决问题,要学会适当地“留白”,学会等待,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个好思想、一个好品质、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等待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也不要消极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去关心、帮助他,并且始终坚信:“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总之,育人的“落点”都应无一例外地指向“为了学生好”,就是一事当前,先为学生考虑;就是满脑子里永远装着一个问题——我这样做,对学生的心理有什么影响?如果育人是为了实现功利目的,或是“为了自己(教师)好”,那么对学生的“好”就会变成表演、卖弄、作秀,显得虚伪、做作。只要教师拥有一颗真诚的爱人之心,以心育心,就一定会领悟到育人之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刘颖)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公办学校。日照外国语学校的曾用名是日照市实验学校或日照铁路实验学校。日照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的现代化、规范化、化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扩展资料 目前,学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幼儿园部,占地21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32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近200人,全国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日照名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市级骨干教师等40余人。全校师生秉承“开放包容”的精神,坚持“文化、内涵发展、管理、和谐共进”的办学思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育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师资队伍、优雅的'育人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显著的教育成果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的广泛赞誉。

炒作到百度了

此问题必备删!

我偶尔在网上看到这张图片, 这是那位女孩?

教师职业的首要特点在于其本质是“育人”,以教育人、培养人为神圣职责。哲学家罗素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备的品质是爱他的孩子,而爱他的可靠征兆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爱学生,把学生当做目的,教师须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探索育人之道。

一、尊重人

尊重是育人的前提。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虽然在性格、能力、禀赋、习惯等方面存在异,但都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可厚此薄彼。“绿领巾”、“红校服”的出现,就源于学校缺乏平等观念和尊重意识,客观上把学生划分了等级。其次,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以批评教育,但绝不能讽刺挖苦甚至羞辱人格和进行体罚。

尊重学生,注意从日常细节做起。一次,我校李镇西因外出开会,在学校体总决赛开幕式结束后就匆匆离场,事后被一个小女孩追问:“学生的节目你一定要看完,不然这样不礼貌。”李深感内疚,向全校学生表示了歉意,用实际行动赢得全校学生热烈的掌声。面对学生的问好,微笑着说声“你好”;找学生谈话,请他坐下来;得到了学生的帮助,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了事,坦诚地跟学生说声“对不起”;与学生交流,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犯了错误。尽可能不当众批评等。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接纳教师。

二、关心人

学生年龄小,渴望得到教师的呵护。关心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到他们的表现和需求。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关心学生,要及时伸出温暖的双手。学生生病请假了。打个电话表达一下问候,或抽时间前去看望;学生口渴了,主动为他倒一杯热水;天气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送上一张贺卡或几句温暖的祝福;学生参加比赛失败了,给予真诚的安慰;学生学习落后了,热心地帮帮他……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这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关心,怎能不令学生心暖、心动呢?

三、影响人

学生在认知、情感、心智等方面都不够成熟,而且有着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和思想态度,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和影响。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包括仪表、行为、情、品德等,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加强读书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断地补充、丰富和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自我形象和高尚行为,像磁石般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怎能不令他们见贤思齐,心向往之呢?

四、理解人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成小孩子”,就是要求教师善于换位思考,乐于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体验,进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自然率真,他们的兴趣爱好。学生毕竟是个孩子,他们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伤心得痛哭流涕:会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把好事做成坏事:会因为自己一时的兴趣,影响了学习;会因为别人弄坏了自己的玩具而怒火冲天……我们都熟知“苏霍姆林斯基和两朵玫瑰花”的故事。小女孩怀着一颗童真善良的心做了错事——从校园的花房里折了一朵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道德说教,没有批评惩罚,而是选择另一种处理方式——送给她两朵玫瑰花,呵护了小女孩的人性之美。只要教师将心比心,理解了学生的情感、心理、思维,教育就会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

五、规范人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自觉性和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正确的是非观念也需要慢慢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则、条例,非常有必要。它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学生出现了问题,该批评就批评。该处罚就处罚,让他们懂得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可以防微杜渐,有利于正确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规则、条例只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不是目的。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要一味地照章办事,迫使学生就范,要让他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以理服人、以正其心的目的。

六、赞美人

莎士比亚说得好:“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人类将不能生长。”卡耐基是个公认的“坏孩子”,而继母却把赞美他当成了一种习惯——“你是我接触到的懂事的孩子!”“你是我看到的学习勤奋的孩子!”“你有写作天赋,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这些由衷的赞美成为卡耐基一生奋斗的动力,终成为20世纪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为此,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并大加赞赏,用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话说,就是“要把学生的优点放大,要给大家一个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精彩的发言。学习上有进步,参加比赛获奖,主动地承认错误,主动捡起一片废纸等,教师要及时、毫不吝啬地予以赞美。这样做,不但起到激励作用,还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有时,教师通过微笑、眼神、手势、抚摸、轻拍等体态语,也可以把赞美之情传达给学生。教师的赞美是照在学生“心灵上的阳光”。它让学生的心灵世界春暖花开。

七、等待人

郭元祥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这样描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学生在成长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违反课堂纪律,与同学发生矛盾,学习退步,上学迟到等,这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唠唠叨叨,不要急于一时一地解决问题,要学会适当地“留白”,学会等待,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个好思想、一个好品质、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等待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也不要消极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去关心、帮助他,并且始终坚信:“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总之,育人的“落点”都应无一例外地指向“为了学生好”,就是一事当前,先为学生考虑;就是满脑子里永远装着一个问题——我这样做,对学生的心理有什么影响?如果育人是为了实现功利目的,或是“为了自己(教师)好”,那么对学生的“好”就会变成表演、卖弄、作秀,显得虚伪、做作。只要教师拥有一颗真诚的爱人之心,以心育心,就一定会领悟到育人之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刘颖)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公办学校。日照外国语学校的曾用名是日照市实验学校或日照铁路实验学校。日照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的现代化、规范化、化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扩展资料 目前,学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幼儿园部,占地21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32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近200人,全国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日照名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市级骨干教师等40余人。全校师生秉承“开放包容”的精神,坚持“文化、内涵发展、管理、和谐共进”的办学思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育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师资队伍、优雅的'育人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显著的教育成果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的广泛赞誉。

炒作到百度了

此问题必备删!

刘亦非

【育人须从“育心”开始】育人育心

教师职业的首要特点在于其本质是“育人”,以教育人、培养人为神圣职责。哲学家罗素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必备的品质是爱他的孩子,而爱他的可靠征兆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爱学生,把学生当做目的,教师须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探索育人之道。

一、尊重人

尊重是育人的前提。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虽然在性格、能力、禀赋、习惯等方面存在异,但都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可厚此薄彼。“绿领巾”、“红校服”的出现,就源于学校缺乏平等观念和尊重意识,客观上把学生划分了等级。其次,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以批评教育,但绝不能讽刺挖苦甚至羞辱人格和进行体罚。

尊重学生,注意从日常细节做起。一次,我校李镇西因外出开会,在学校体总决赛开幕式结束后就匆匆离场,事后被一个小女孩追问:“学生的节目你一定要看完,不然这样不礼貌。”李深感内疚,向全校学生表示了歉意,用实际行动赢得全校学生热烈的掌声。面对学生的问好,微笑着说声“你好”;找学生谈话,请他坐下来;得到了学生的帮助,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了事,坦诚地跟学生说声“对不起”;与学生交流,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犯了错误。尽可能不当众批评等。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定会从内心深处接纳教师。

二、关心人

学生年龄小,渴望得到教师的呵护。关心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关注到他们的表现和需求。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关心学生,要及时伸出温暖的双手。学生生病请假了。打个电话表达一下问候,或抽时间前去看望;学生口渴了,主动为他倒一杯热水;天气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送上一张贺卡或几句温暖的祝福;学生参加比赛失败了,给予真诚的安慰;学生学习落后了,热心地帮帮他……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这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关心,怎能不令学生心暖、心动呢?

三、影响人

学生在认知、情感、心智等方面都不够成熟,而且有着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和思想态度,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和影响。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包括仪表、行为、情、品德等,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加强读书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断地补充、丰富和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自我形象和高尚行为,像磁石般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怎能不令他们见贤思齐,心向往之呢?

四、理解人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成小孩子”,就是要求教师善于换位思考,乐于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体验,进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自然率真,他们的兴趣爱好。学生毕竟是个孩子,他们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伤心得痛哭流涕:会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把好事做成坏事:会因为自己一时的兴趣,影响了学习;会因为别人弄坏了自己的玩具而怒火冲天……我们都熟知“苏霍姆林斯基和两朵玫瑰花”的故事。小女孩怀着一颗童真善良的心做了错事——从校园的花房里折了一朵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道德说教,没有批评惩罚,而是选择另一种处理方式——送给她两朵玫瑰花,呵护了小女孩的人性之美。只要教师将心比心,理解了学生的情感、心理、思维,教育就会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

五、规范人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自觉性和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正确的是非观念也需要慢慢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则、条例,非常有必要。它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学生出现了问题,该批评就批评。该处罚就处罚,让他们懂得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可以防微杜渐,有利于正确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规则、条例只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不是目的。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要一味地照章办事,迫使学生就范,要让他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以理服人、以正其心的目的。

六、赞美人

莎士比亚说得好:“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人类将不能生长。”卡耐基是个公认的“坏孩子”,而继母却把赞美他当成了一种习惯——“你是我接触到的懂事的孩子!”“你是我看到的学习勤奋的孩子!”“你有写作天赋,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这些由衷的赞美成为卡耐基一生奋斗的动力,终成为20世纪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为此,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并大加赞赏,用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话说,就是“要把学生的优点放大,要给大家一个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精彩的发言。学习上有进步,参加比赛获奖,主动地承认错误,主动捡起一片废纸等,教师要及时、毫不吝啬地予以赞美。这样做,不但起到激励作用,还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有时,教师通过微笑、眼神、手势、抚摸、轻拍等体态语,也可以把赞美之情传达给学生。教师的赞美是照在学生“心灵上的阳光”。它让学生的心灵世界春暖花开。

七、等待人

郭元祥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这样描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学生在成长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违反课堂纪律,与同学发生矛盾,学习退步,上学迟到等,这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唠唠叨叨,不要急于一时一地解决问题,要学会适当地“留白”,学会等待,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个好思想、一个好品质、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等待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也不要消极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去关心、帮助他,并且始终坚信:“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总之,育人的“落点”都应无一例外地指向“为了学生好”,就是一事当前,先为学生考虑;就是满脑子里永远装着一个问题——我这样做,对学生的心理有什么影响?如果育人是为了实现功利目的,或是“为了自己(教师)好”,那么对学生的“好”就会变成表演、卖弄、作秀,显得虚伪、做作。只要教师拥有一颗真诚的爱人之心,以心育心,就一定会领悟到育人之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刘颖)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