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志愿填报 > 正文

乡村教师调研学校 乡村教师调查

2024-06-03 09:30 志愿填报 来源:

为何乡村学校留不住好教师?该如何缓解这一困境?

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项目县建立完善的送教下乡培训模式,将送教下乡与校本研修指导并重,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按年度分阶段实施主题式培训,应包括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阶段,切实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要将送培课程及生成性成果进行再加工,形成培训资源包,支持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

因为乡村教师的工作待遇一直不高,并且又没有好的发展空间,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需要的教学软件也跟不上,无法满足教师的要求。建议相关部门积极拨款,能够提高教师的待遇,并且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

乡村教师调研学校 乡村教师调查乡村教师调研学校 乡村教师调查


留不住好近些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以及收入低等现象致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家长们也因此产生了学习无用或让子女提前就业学门手艺的想法,所以就导致了大量学生辍学和厌学现象的发生。在广大农村,读书无用论至今仍被一些家长认同并加以推崇。虽然也有许多农民希望子女成才,但因受到农村的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学生仍无缘和城市学生一起进入高校继续深造。老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薪资问题和周边环境。因为乡村的交通极其不便利,而且周围没有娱乐设施,其次就是薪资较低。要想解决这个办法只能是想办法提高薪资和待遇,才能留住乡村教师。

我认为是乡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而且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老师留在那里并不会得到发展,要缓解这一困境,必须要将农村的生活环境改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师资力量来到农村教学。

是因为乡村的条件,而且工资低,所以有些老师不愿意待在乡村教学。可以给乡村老师一个好的待遇,涨工资。

乡村小学因为地方偏远和薪资待遇相对较低,不少老师工作一段时2.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缺失的表现间为了生活打拼选择离开。可以适当给乡村老师一些政策,比方说,补贴金或者说买房优惠啥的。

乡村教师选调进城好吗

笔者针对农村教师教学中实施的改革措施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2008级函授本科的中小学农村教师,设计问题:“你的课堂教学有什么改革?”发放问卷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回答“讲练结合”的有8人,占6.9%;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有48人,占41.38%;以“小组讨论形式教学”的有54人,占46.6%;“进行探究学习”的有3人,占3.6%。采用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的教师近五成,但这两种教学方式是解放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并非革新。选择小组讨论和探究学习的教师接近五成,这是新课程倡导的两种学习方式,但遗憾的是教师们对小组讨论和探究学习缺少切实的研究,只是道听途说,教学中只求形式的变革,并无实效。由此看来,农村教师并未真正变革教学方式,对教学研究缺乏主体意识,错误地认为教学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情,畏难情绪较突出,教学中并无真正意义的改革。面对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农村教师成了无奈的旁观者。

选调的好处:大部分年轻乡村教师本来都住在县城,只是被分配到乡村学校任教,选调到城区学校,有时间照顾孩子及家人,又能节省路费。

对于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最为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首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反对任何教学过程中形式化、教条化以及传统化的教学方式。要多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更加和谐、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学校一定要提高教师的质量,可以开展不同的交流会或者是座谈会,让教师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要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者还需要组织不同的教研活动,对当前农村小学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构,这样才能更加详实地掌握农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

,工资收入比较高,县城的待遇比乡下要好一些。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还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我们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上下班比较方便,现在无论是交通还是都比乡下好,因为县城比较照顾家庭。

第三,有病有利于提升自己,因为现在的教师都比较,通过互相之间的竞争,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对某些老师来说,他们的想法可能与这些年轻老师不一样,一些老教师认为,离县城本来就不远,无论是骑车还是开车,现在的通勤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城市化是一个趋势,每一位教师都想进城工作。城区选调,乡村学校成为跳板。

求助:在编的乡下教师怎样才能调往市里去教书?

根据全市20xx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安排,我校承担了市教研院开展的送教下乡的工作。为使本次活动做到实效性强,效果好,活动双方做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原则,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选派了学校各学科秀的骨干教师作为送教教师,在9月27、28日两天在杨义国亲自带队下于早晨5点出发,驾车来到了讷河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完成规定课时外,结合授课进行了学科交流以及学科专题讲座,同时此行我们还带去了我校的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和各学科各年级的《问学案》共计60多本,得到了讷河市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双方教师在活动中教育教学水平均得到了提高,有效促进了城乡交流,提高了广大乡镇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每年城区由于老师退休,老师异地调动,新建学校等原因,会有一定的老师缺口,需要大量的有经验的在编教师。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而“屡屡的创伤却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因为有不足,于是我更加不断跨越,跨越过去以后,我就进步了”。所以说,“一个热爱教育的教师总是负载着教学中的遗憾在满足的痛苦中改进教学,在混乱和变动的教学中寻找秩序和智慧”。对农村教师来说,行动研究是寻找“秩序和智慧”的有效的举措。首先,在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资源匮乏的背景下,行动研究是教师赢得专业支持的便捷路径。因为行动研究是“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行为目的的研究”。因而,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能及时得到有针对性的专业支持,把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转化成自己的实践智慧。同时,行动研究也是教师把自己的认识转化成实践智慧的举措。教师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立课题,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从而把先进的理论转化为个人的实践智慧,凭借自身努力成为有思想有个性的专业人员。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会拿出指标来进行公开选调,乡村教师满足相应的条件,都可以参加。不过竞争相当激烈,通常上千人参加考试,十几个指标,将近百分之一的录取比例。所以能走这条路调入城区的,教学怎么样不敢说,自身素质肯定要过硬。

2、借调

现在县城中学缺乏老师,通过“借调”的方式进入县城某学校教书,然后再通过其它途径改变身份,正式更换门庭。手续相对来说较简单,也最有效,为许多有进城需要的老师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用借调或者直接调动的方式调入城区,不过需要有一定的人脉关系。

3、人才引进

通过教学教研成果,荣誉称号,靠自身教学实力被破格调动。需要用你的工作能力,教学能力来赢得其他学校的青睐,你有很多荣誉奖章、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或者是教育行业比较有影响的人物可能调动工作很容易。

扩展资料农村教师参加的主要是各级行政部门举办的免费培训,行政部门例行公事,年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但因培训机构对农村教师的专业状况很少做认真的调查,不了解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培训多流于形式,导致培训主体丧失了积极性,混考勤、混证书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出现了培训机构的“积极”投入与教师的消极应付的尴尬局面。

在编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从理论上来讲,可以调整到异地任教,有调动的可能性。但实际上,跨县甚至跨省市调动,和在不在编没有任何关系。编制实行区域管理,定岗定编,A县的编制,只能用于A县的职工,不能说人调走了,编制也带走。也没有说在A县属于在编在岗人员,调整到B县,就要保证其编制使用。

公职人员异地工作,除了干部升迁和有交流任职条件的垂直管理部门等,其他人员要想调动到其他地方工作,非常困难。能不能调动,完全取决于接受地,能不能入编,也完全取决于接收地。在原工作单位在岗在编,只是对曾经的工作经历的一种证明,也是新工作岗位享受待遇、续算工龄、确认岗位和职称等级的依据。

关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缺失的思考_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笔者通过师范本科函授面授的机会调查走访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兰西县、肇州县、虎林县、七台河市、海林、鸡西等地的农村教师,对黑龙江省的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状况做了为期三年的调研,先后调查走访了500多名农村教师,其中边远县城教师有4成,乡镇教师有6成。分析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突出问题,探究解决的策略。

(1)缺少必要的经济支持

一、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突出问题:现实渴望与内驱力缺失的矛盾

此外,各地门这些年进行的各种乡村教师培训不可谓不多,每到假期,总有各地教师到大城市参观学习。但是,许多培训只有校级有资格,而且反复叠加,普通教师少有机会。而且,对这种走出来的培训效果要重新评估。单纯讲座和讲课的形式,也让农村教师感觉是坐而论道。有时乡村、城市反巨大,培训反而成了农村教师脱离乡村的促进剂,或者产生“永远无法改变,可以无所作为”的反作用力。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还需共同探讨。

1.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渴望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教师大多参加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受到现代教育理念的冲击,产生了危机感,对专业成长有着强烈的现实渴望,表现在两个方面。

(1)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愿望迫切

笔者对参加牡丹江师范学院函授师范本科的2007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设计问题:“你迫切需要提高的专业素养是什么”,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8份。认为迫切需要提高“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有50人,占29.76%;需要提高“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有54人,占32,14%;需要提高专业技能的有30人,占17.86%;需要专业知识更新的有29人,占17.26%;需要提高其他知识的有5人。占3%;暂时无需要的,0人。由以上的数据可知,农村教师都有提高专业素养的愿望,有6成的教师迫切希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专业成长的关键。

(2)增加实践智慧的渴望强烈

教学活动是一种不断积累实践智慧的活动,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保障。由于农村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知之甚少且理解不深,所以很难付诸教学实践,赢得实践智慧,因而他们迫切希望从他人的实践智慧中得到启发,由此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笔者针对农村教师希望得到的专业支持做了调查,设计问题:“你最希望得到的专业支持是什么”,调查的对象是牡丹江师范学院2006级函授本科学员,发放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其中有42人,占31.81%,选择“名师经验”;有26人,占19.7%,选择“专家讲座”;有46人,占35.85%,选择“观摩优质课”;有18人,占13.64%,选择“专业知识培训”。由以上数据可知,有七成教师希望从名师经验和观摩优质课中得到切合实际的专业,大多数教师对专家讲座并不感兴趣。

农村教师渴望专业发展,但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重困境,致使农村教师产生了专业倦怠情绪。内驱力的缺失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障碍,主要表现如下。

(1)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持敬畏的态度

“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教育理念对教师职业内涵的诠释,这样的职业诉求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新时期的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新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新课程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的理论依据,教师必须系统学习。全面把握,才能适应课程的变革。但是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农村教师只是通过不系统的培训得到二些零散的观念,对新课程的理念尚有诸多模糊认识,教学实践中肢解或顾名思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原因在于教师对全新的理念持一种敬畏的态度,没有自主钻研的精神,缺少专业适应力,不能及时更换陈旧的教学理念。

(2)教学改革的主体意识缺失

(3)规划专业成长的意识薄弱

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呈阶段性的。“一个纯粹从事教学的教师其专业发展是由新教师――成熟教师――专家教师发展的过程。”一个有着职业热情的教师,需请熟教师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职业诉求,要善于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这样才能顺利提升职业品格。笔者对2007级函授学员做了问卷调查,设计问题:“教学中的困难是什么?”有接近一成的教师认为教材变化太大,二成多的教师认为课堂气氛较难调动;三成多的教师认为学生配合较;近四成的教师认为知识量大,课时太少。教师们对教学中的问题分别从教材、学生、课程设置等客观因素找原因,无一从主观因素上分析问题。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专业能力的缺失,分别是:把握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调动学习主体积极性的能力、以及积极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的缺失。教师认识不到问题的症结,究其原因是教师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专业能力,既无专业成长的明确的目标,也无具体的,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缺少规划,专业成长内驱力不足。

二、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缺失的原因

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渴望与内驱力缺失的矛盾是目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尚需认识问题的缘起,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投入与农村教师主体意识缺失的矛盾

(2)的内容和形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的矛盾

笔者对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2008级函授本科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设计调查问卷:“你专业成长中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03份。有51人,占49.05%,认为培训时效性;近20人,占19.41%,认为是信息不畅;有24人,占23.3%,认为缺少培训机会;有8人,仅占7.8%,认为缺少资金。分析数据得知,不到一成的教师认为资金紧张影响了专业成长,而近五成的人归咎于实效 。通过调查得知,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往往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左,培训的形式大多为专家讲座,培训的专家多为县市进修校的教师,这些教师理论水平有限,实践智慧又不丰富,讲座的内容多照本宣科,枯燥乏味,不能给教。师以切实的启发,使教师对培训失去了信心。

2.专业成长的多重制约因素使教师产生倦怠情绪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支持城乡教师专业成长的资源距明显。优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畅通的信息渠道。给予城市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的支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城市教师的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广大的农村教师,面对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起初还有革新的热情,当真正投入教学改革中时,终因困惑重重而产生望尘莫及之感,产生了专业倦怠情绪。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农村教师缺少专业成长的基本的经济保障。首先,农村教师低下,就黑龙江省乡镇教师来说,小学高级教师的收入仅千元多,中学高级教师在两千元上下,强人意的经济条件使得教师专业成长的经济投入受到限制。其次,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有限,只靠教育行政投入维持学校的各项开支,仅基础设施的费用已捉襟见肘了,科研投入则是难以顾及的。

(2)缺少支持专业发展的人文环境

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赖于倡导革新、开放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却缺少良好的人文环境,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教师成功感的缺失。农村教师职称评定名额有限,晋级难度大,中小学每年高级职称名额凤毛麟角,且干部还要跟教师抢名额,导致很多教师放弃了晋升高级职称的追求,业务提高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和家长往往以朴素的情感认同教师的工作,对教师缺少明确而具体的职业诉求,使一些教师丧失专业成长的压力,产生专业倦怠情绪。

其次,校本教研的无序性,导致合作发展的人文环境缺失。教师职业的价值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同行的沟通展示出来的,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合作、竞争、共赢,实现人生的价值,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最直接的途径。但通过调查走访得知,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呈无序状态,成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农村学校教研机制的核心是校,而非各个学科的负责人,教研很难统筹安排。往往道听途说,或听凭上级部门的指令随意确定主题。很难让教师投入热情。

(3)职后的有效资源匮乏

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的外部资源主要是所属地的县市进修校的教研员,由于教研员的编制有限,所以很难顾及整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研,偶尔深入农村学校也多为搞一些活动,缺少针对性的辅导。加之各地进修校经费也很紧张,教研员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闭门造车,很难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地给予指导。另外,由于农村教师纷纷应聘城市学校,有限的优质资源外流现象严重,使得校本教研缺乏专业,教师专业成长困惑重重。

三、农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

教师是否具备专业化成长的主动性,是专业化发展的关键。针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缺失的问题,应教师面对现实,摆脱对外部力量的依赖,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1.行动研究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的举措

2.学习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可靠的途径

据研究表明:“影响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素依次为教学研究与反思、专业学习、教改实践和教育理想与信念。”对农村教师来说,学习是专业发展的基本的保障。教师要树立主动发展的意识,把学习当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学习当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保鲜剂’。就能拥有专业成长的动力和自信”。学习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可靠途径。

农村学生生源越来越少,乡村教师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关系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它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到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和谐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在新形势下,要增强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与改革并举,努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建设新农村服务。

只能走向城市。乡下的学校越来越少生源越来越少。乡村的教师就业逐渐有了挑战,应慢慢的向城市发展。

乡村教师也可以考虑向县城学校调呀,或者直接去大点的城市去面试参加工作,农村学生生源越来越少也能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这个只能是听从安排了,一般为了保证教育资源公平公正,会不定时派遣特岗教师。

不让在农村盖房,离婚率这么高哪来的学子?管困不利因素太多了。

农村教师年年被选调进城,如何实现教育均衡?

二、优化项目设置,精心研制规划方案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缩短距离的方法是提高农村的教育资源,让许多的老师进入农村教书,农村的教学成绩就会变好。

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应该保留部分教师,并且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这样才能均衡发展。

那薪酬么就应该把一些实习教师放到农村去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均衡。

放心,选调也不是那么公平公正的,所以不要用什么“的都走了”这样的话来伤害留下的老师!走了的再也不会再为你付出,何况留下的也并不是不……好多人以为,文凭高就是好老师,那为什么要有专门的师范类院校?

想要实现教育均衡,我觉得应该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学校,帮助更多的孩子完成教育,鼓励老师下乡支教,并且给予一定奖励。

涨工资

我觉高工资留住人才可行,同等条件下在农村人教比在城市教多1000块一个月,肯定可以留住人才。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1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农民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为了促进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以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给出的对策。

论文:是很不公平的,本来这个地方就特别穷,而且有的时候根本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所以这个时候不应该从农村去进行调取。

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和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办学条件较、师资水平较低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样本小学、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分别占37.8%和45.1%;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和70.3%;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分别占22.3%和28.8%;教具、墨水、纸笔、粉笔不足的分别占到32.55%和35%。截止2002年底,除、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6省市以外,全国其他地区中小学D级危房总面积为4000万平方米。”[1]随着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的不断增加,危房面积在逐年减少,基本的教学设施也日趋完善。但现有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例如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机房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仍很难普及和应用,再加上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农村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

(二)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

农村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据农村教师队伍目前的状况,远远没有达到农村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

首先,农村教师短缺以及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缺乏,不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水平。近年来,随着教师结构老龄化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一些教师已不再胜任教学工作,而由于受当地财政水平的影响,师范类毕业生和正规本科毕业生愿意到农村进行教学的却聊聊无几。因此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其次,对农村教师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致使农村教师代课现象普遍,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广大农村,教师的工资与城市教师相比普遍较低,而随着居民消费指数的不断上涨,一些农村教师对目前的生活现状越来越为之不满。迫于生计,一些教师将自己的教学任务交给一些并无教学资格的人,而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别的事情,每月只需支付一些代课费用。从代课这一现象一方面可以看出农村教师的待遇需要加以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要对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在岗抽查和教学水平的定期评估,严查教师找人代课的现象,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外出民工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

对于留守子女的定义,学术界一般将其界定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已有2295万的留守子女,占到农村同龄人口的20%。与此同时,学生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比例占外出民工总数的56.70%,是外出打工家庭总数的一半;而在父母一方外出打工中,父亲外出打工数明显多于母亲。统计结果还显示外出民工家庭教育中进行隔代教育的占留守儿童总数为41.24%,而长期处于这种隔代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依赖、懒惰、自私 、的 习惯,同时也更容易忧郁和自卑。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这些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日益成为教育界以及学术界广泛探讨的话题。

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十分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较低仍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地位;严格实施教师资格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帮扶工作等。

(二)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并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培养学生也不仅仅只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家长的职责。只有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培养出的学生。而在广大农村,因经济落后,文化发展落后,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在农村的发展中,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力要推动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使农村家长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培养。

(三)开展关爱活动,关注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因其父母长期不在家中,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作为教师,要多关心他们,多进行师生交流。通过一些积极的交流,可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的加以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同时,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一方面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集体中感受温暖。

(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

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外界的影响来塑造和培养学生使之成为的有用之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其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矛盾的自我疏解以及自我控制。广大家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从而逐步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

(五)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选择。

所谓寄宿制学校,是实行全日制、封闭式的管理,对在校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统一管理的学校。寄宿制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的生活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留守儿童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因此寄宿式学校是当前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和各地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2006年,全国小学寄宿生人数达704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6.6%,西部地区小学寄宿生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初中阶段寄宿生总规模已达2221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7.3%,中西部农村初中寄宿生分别达到44.9%和52.4%。”[3]

随着寄宿制学校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将会摆脱隔代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在寄宿学校学校中充分体验学校教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教育绿皮书:教育本人非常有幸参加了“国培(20xx)”旬阳初中语文“送教下乡”研修学习活动。作为农村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通过这次研修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政策年度分析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唐斌.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探讨[J].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2007.

[3]杨东平.教育蓝皮书:深入推进教育公平,2008.

1、农村学校管理问题概述

1.1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现状来看,其管理理念还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这种理念是极为落后的,对于农村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毫无帮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当中,是相当教条的,着重统一而忽视个性,重视服从而忽略交流,重形式更甚于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会造成学校的管理十分呆板沉闷,同时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也毫无帮助。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质量,就必须要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理念。

1.2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从目前农村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也是阻碍农村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农村学校的管理过程当中,大多是依靠着生硬刻板的制度来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为被动,同时也是处于一个被检查者的位置。学校根据教学任务对教师的教案书写、课堂授课甚至是布置作业的多少与次数都会进行详细的检查。这样一来,就会大大打击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进行教学,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1.3缺乏有效的管理

缺乏有效的管理是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情况来看,却极为缺乏这种指导。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善,对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从笔者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当前有许多农村学校虽然要求了教师提交工作,但是对于教师所提交的工作并不重视,只是注重形式上的工作而已。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与指导大大缺失,造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低效和低质。

1.数学学科邢丽老师以尊重儿童个性、活跃儿童思维著称。她送教六年级《比例的应用》一课时,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时空,注重儿童知识的形成过程。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邢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教师时时刻刻把儿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为儿童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的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村里的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4缺乏创新意识

1.5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之所以农村学校的义务教育质量一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农村学校中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不仅仅针对的是教师,同时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对于教师,学校更加重视的量级的工作,比如说发表论文的数量、课题研究的数量以及辅导学生作品获奖的数量等。而对于质的工作,却极为忽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量而产生的投机行为。从而使得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显著提高。除此之外,针对于学生,在城市学校开始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时,农村学校依然是以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好坏,这样一来就十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

1.6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

一直以来,在农村学校当中,管理手段的应用都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状况,首先是因为农村学校无论是在资金、师资力量上都与城市学校有着较大的距。这样一来,就导致农村学校对先进管理手段认识上的匮乏。其次,即便学校管理者认识到先进管理手段给学校所带来的好处,但是由于经济、师资、所处地区等客观上的因素,导致学校无法将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到学校管理当中,从而对学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2、加强和改善农村学校管理的实践探索

2.1农村学校管理的强化方法

2.2农村学校管理中陶行知管理思想的应用

要想将陶行知管理思想更好地应用在农村学校管理当中,那么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以为代表,多方参与的科学学校管理机制。这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学校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进行分离,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出现,这样一来才更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听从多方的声音,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质量。其次,学校管理者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因为,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工作的现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政策,帮助学校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够让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更好地发展。第三,学校一定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通过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让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同时根据规章制度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合理使用办学经费,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在农村学校的办学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因此,在农村学校办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经费用在刀刃上,以此来提高办学效益,这样才能为学生与教师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3、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方式解读

3.1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要想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那么首先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在农村学校当中,由于资金的匮乏以及师资力量的缺少,导致农村教师所掌握的教学资源十分稀少。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一定要加强教师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学校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开发信息中心,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3.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尽快改善当前的状况,才能让农村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需要对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入手,改善管理现状,并且将陶行知管理思想应用到其中。除此之外,还需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的提升,根据这一问题则可以采用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农村学子创造更加明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保全,殷中木,赵孟桃.浅谈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4(2).

[2]向威宇.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9):00264-00264.

[3]刘彦红.浅谈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中文信息,2016(5).

[4]阿不力米提司马义.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教育,2016(5):00066-00066.

[5]魏学龙.浅析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267-00267.

[6]管建宏.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人间,2015,188(29):105-105.

[7]麦麦提吐逊阿布都热依木.浅谈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教学质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

;

2015年国培农村中小学实践与研修方式与内容

(二)送教下乡培训

教师厅〔2015〕2号

办公厅 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工作的通知

:// sxzxwxyz2015.e.px.teacher/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培训综合改革,提升培训质量,现就做好2015年中小学教师培训(以下简称“国培”)实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明确工作重点,做好整体设计

2015年起,“国培”主要面向乡村教师,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有效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各省要按照“国培”——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分批遴选项目县,分步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工作。

各省要组织力量深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乡村中小学一线,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与访谈等方式进行全面细致专项调研,重点把握本地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状况、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水平、乡村教师学习方式和乡村教师发展路径等。通过专项调研,明确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薄弱环节,找准乡村教师发展短板,摸清乡村教师培训需求,明确2015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师培训的覆盖范围、培训规模、重点任务、推进步骤、管理举措和保障措施等,做好项目整体设计。

“性项目”以培训团队打造、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紧缺领域教师培训为重点,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优质资源建设。“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主要针对乡村中小学教师和教师需求,实施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培训、教师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等五类项目。要加强紧缺领域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开展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和校园足球师资培训。

各省要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分培训对象,细化项目设置,精心研制项目规划方案。明确各子项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实施要求等内容,规范指导院校(机构)及区县的项目申报、实施和考核评价等工作。

三、择优遴选培训机构,提升培训实效

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要科学诊断教师培训需求,分类、分科、分层设计递进式培训课程,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开展主题鲜明的培训。将师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培训必修内容。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切实推行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促进教师学用结合。

四、加强监管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要根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配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完善项目预决算,严格经费报销,确保专款专用。培训食宿安排要厉行勤俭节约,要切实落实八项规定的要求,严禁使用培训经费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附件:1.“国培(2015)”——性项目

2.“国培(2015)”——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附件1项目

办公厅 办公厅

2015年4月7日

“国培”——性项目

2015年“国培”——性项目以培训团队打造、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紧缺领域教师培训为重点,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推行混合式培训,着重推进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建设,积极探索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

一、推进综合改革

设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和青年教师成长助力两个项目,分别面向2000名特级教师和2000名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进行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帮助教师提炼教学经验,塑造教学风格,凝练教育思想,生成标志性成果,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培训本地骨干教师的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的者和培训专家。

二、注重紧缺领域骨干教师培训

对500名法治教育、3000名体育美育、1900名特殊教育、2000名学前教育、1000名班主任和1300名传统文化教育等紧缺领域的骨干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刘小战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各地加强紧缺领域教师队伍建设。

三、创新网络研修

在各省遴选项目县,建设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分级组建培训者团队,推动专家指导校本研修,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对800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在各地建立性教师工作坊,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培养400名教师工作坊主持人,40000名地市和区县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四、加强培训团队建设

主要面向7000名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的专职培训者、担任培训者的一线教师教研员,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专职培训者培训重在提升培训需求诊断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和绩效评估能力等。培训者培训重在提升培训课程开发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等。通过专项培训,为各地建立省级教师培训团队奠定坚实基础。

五、开展骨干校园长培训

主要面向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骨干、骨干园长、特殊教育学校等,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帮助更新办学理念,提高治校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附件2

“国培”——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门组织实施“国培”——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一、项目设置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一)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通过研修,全面提升骨干教师教研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能力,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三)教师网络研修

遴选具备“国培”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项目县要建立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本地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校的协同机制,有效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和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安排网络研修经费50%左右。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重在遴选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教师工作坊研修重在依托本地培训团队,分学科(领域)建立骨干全员的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依托网络研修社区,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对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中小学教师,每年开展不少于120学时的专项培训,年应进行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要为每个学员开通“个人空间”,为每个培训者成立“教师工作坊”,建立“学校社区”,形成“区域社区”。项目县要建立县级和校级培训团队。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要与县、校密切合作,系统设计培训课程,坚持整体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类设计培训者培训、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课程,有机整合线上与线下研修课程,预设丰富适用的优质课程,加工汇聚生成性课程,建立本地课程资源库,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工作坊研修。依托教师工作坊,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进行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建立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统筹设计两级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重点遴选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县专职培训者和教研员进行专项培训,培养成为工作坊主持人并不断提升其培训能力。集中面授每年不少于15天(分2-3次进行),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60学时。项目县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利用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分学科(领域)组建教师工作坊,遴选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每坊学员原则上不少于50人,集中面授时间每年不少于4天(分2次进行),网络研修每年不少于80学时。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组织“特岗教师”到城市优质中小学校进行为期15天的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乡村学校足球教师培训。

遴选高等学校和城市优质,采取集中研修和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面向乡村新建教师和转岗教师,开展为期15天左右的专项培训,其中,跟岗实践不少于10天。通过培训,提升乡村教师保教能力,防止和纠正教育“小学化”倾向。

(五)乡村校园长培训

遴选高等学校和城市优质中小学,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中小学和园长进行为期15天左右的专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教师发展政策、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乡村教师发展支持策略与方法等,全面提升校园长专业能力。

二、有关要求

(一)加强项目统筹管理

省级教育、门要根据总体要求,重点做好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县与培训院校(机构)遴选、项目实施过程和培训绩效考核评估等工作;推进项目规范化管理,以落实项目县管理责任和推动各方协同为重点,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建立专家全程指导机制,进行项目设计,跟踪项目实施,强化项目指导,做好项目评价;全面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依托专门机构做好项目协调管理的具体工作,确保项目有序实施。

(二)做好项目县遴选与管理

要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材料评审和专家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择优遴选项目县,进行2-3年的周期性支持。申报县(区、市)应具备以下条件: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实现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电教等部门整合,县财政足额落实本级培训专项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5%列支培训经费。制订评估标准,切实做好对项目县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评估,重点评估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本地教师培训团队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区域与校本研修运行机制建设等工作,综合工作成效,实行年度末位淘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

(三)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按照专家与本省中小学教师比不低于1:500建立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立两级培训团队的管理机制,统一认定,强化激励,细化考核,动态调整。

(四)推进项目信息化管理

要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申报、项目评审、学员选派管理、培训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落实国培学分认定登记制度,建立参训学员电子档案,有效记录学员学习过程及参训成效,激发学员参训动力。信息化管理系统应与项目县、培训任务承担院校(机构)和中小学对接,实现信息便捷有效查询。

在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中促进乡村学生发展

为确保项目落地,由高等学校、具备资质的公办民办教师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协同申报国培项目。高等学校须整合校内培训资源,建立与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优质中小学的合作机制。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应实现与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电教等部门的整合。改革完善项目招投标机制,将周期招标与年度报审相结合,对绩效考评优良的单位实行2-3年周期招标制,同时实施年度末位淘汰,调整比例原则上不少于20%。

摘要: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乡村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笔者通过分析当前乡村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工作现状,明确互相合作的基础。并根据自己工作的城郊乡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2 农村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从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情况却不容乐观。无论教学质量还是学校的管理,都因为经济水平以及地区上的异与城市教育存在着较大的距,对农村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在当前应该要加强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农村学子未来的发展,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的.建设提供帮助。从打开心扉,主动沟通情感;共商大计,开展班级活动;相互配合,共建集体生活;勉励共进,形成教育合力四方面阐述怎样与本班科任教师团队进行合作?以此彰显乡村班主任作为教师团队的育人智慧。

反思一: 城乡知识距仍然存在,如何利用我校现有的

乡村教师的奉献,有谁知道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教育资源分配极其不均衡,城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距加大的现实,农村教师要认清形势,克服专业成长的倦怠情绪,增进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把学习和行动研究当成重要的工作任务,善于反思,增强专业适应力,在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快速提高专业水平。

深改小组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提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举措。

要想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现状,加强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那么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一来,才能让农村学校的管理工作更有目的,同时根据学校实际的情况,以及教师、学生的意见来改善学校的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管理。其次,还有一点就是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工作。这是因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对学校的管理,还是对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极大的帮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展示机会,无论是公开课还是优质课评选,这样都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让教师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乡村中小学生有4000多万,让他们获取知识、不断成长的是280多万乡村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工作岗位既包括乡镇中心学校,也有大量偏远的村小、教学点。但是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收入少、地位低、工作条件艰苦,是这个职业的群体特征。

近些年关于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师收入的文件也下发了许多,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农村撤点并校,以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导向,农村教育的衰落和农村教师的流失、短缺,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可以说加剧的趋势一直没能被扼制。

随着生育国策实行30多年,有些农村也出现少子化现象。孩子少了,农民对教育自然越来越重视。农村教师师资水平的整体下降,反过来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在一些地区,农村缺少教师,而在一些地方,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都是这一职业群体缺乏吸引力的表现。

2010年教师节前公布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人数,其中农村教师472.95万人。而今年春节前,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则是280多万农村中小学教师。这其中当然有农村学校减少的客观因素,但是由于职业吸引力不强,教师流失也是重要因素,特别是一些教师选择离开,对乡村教育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打击。

也有研究者曾对全国11个省23个区县185所中小学5900名教师展开过调研,结果发现,相比于“承认与尊重”(23.4%)、“职业晋升机会”(22.1%)和“子女教育”(19.7%)等其他因素而言,乡村教师群体最在意的因素是“工资水平”,比例高达74.2%。

其实,在大量乡村教师中,有许多有教育理想和理念的好教师,他们根植于土地,希望用知识和墨香点燃农家子弟的梦想,但是他们被囿于现实的困境中。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干得好”与“无发展”的矛盾。研究者发现,以村小教师为代表的乡村教师获得高级职称的平均年限比城市教师晚五六年,“干得好”却“无发展”,不能坚守就会离开,而无法离开的那批人,在农村心态消极。有些家庭生活困难的教师,业余或者部分工作时间从事其他体力劳动。

此次《乡村教师支持》提出的十条具体措施,直指现存问题,而设定的“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路径原则更是符合事实需求。笔者认为还应该关注几个问题。首先是不能切断乡村教师的发展,不光能留得下,还应该出得去进得来,可上可下。让一些有理想有信念的农村教师成为乡村知识分子,让他们所供职的学校成为乡村的精神高地。而对那些不适合教育岗位的教师,打开大门,让他们重新选择。

其实,乡村不一批教育坚守者,还有一批志愿者,他们自愿到乡村去进行教育实践。把传播知识当成是自己理想,对工作不计报酬,不辞辛苦。这其中既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也有在城市工作几十年退休后的教师,他们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农村的教育试点生动别样。

近几年,各地涌现出 四、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一批基层自发产生的教育实验,还有一批活跃的教育NGO,他们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因地制宜,把培训送到乡村、送到教师工作的场景中去的培训经验,更加符合实际。

2012年9月,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大规模的撤点并校被叫停,小规模学校在各地保留下来或者被恢复,近两年各地小规模学校、教学点,甚至是复试教学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在一个以农耕文化为根基发展起来的大国,在经济高速奔跑多年之后,重新深思乡村教育的价值意义重大,此时,农村教师在乡村实现教育理想恰逢其时。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1,农村教师的主体错位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送教下乡活动总结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农村学校,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

20xx年,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在侯马市教科局的正确指挥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中小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前沿的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使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

侯马五中的英语教师张俊玲到高村中学上了一节英语课,课后高村中学的老师普遍反映张老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就是高,表达清楚、准确,感染力特别强,给他们很对的启发,他们决心像张俊玲老师一样用饱满的热情、高超的技艺去赢得学生们的认可。而张俊玲老师却说,这次下乡我觉得也很有收获,高村中学条件这么艰苦,可高村中学的老师却一点也没有怨言,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里辛勤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态度值得我学习?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课表示怀疑,认为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化学学科教师冯艳阳,是民办学校的一位老师,虽然精益学校条件相对要一些,但是她的课一点也不逊色,当她的课在张村的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后,大家惊异的发现,这是多么的一堂课呀,其专业水平一点不必公办学校的,甚至更胜一筹,其语言、简练、准确、专业程度令人倾佩不已?

三、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村里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习,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在送教下乡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和广大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期盼还有很大距离,面对这些距时,我们觉得自己做的还很少,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下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下乡力度,把更多、更好的教师送到学校去,让全市教师的'都能从中受益,都能有所提高。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2

一.精心筹备 高度重视

为增强送教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首先结合送教学校提交的《培训需求调研表》深入广泛地调查研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并结合以往送教下乡的经验,对本学期送教下乡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研究。在送教的形式及内容确立的前提下,确立了此次参加“送教下乡”教师的具体人选和要求,同时要求执教老师要不辞辛苦,精心设计教学,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精心准备教具、学具,重视技能技巧、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确保所送的每一节课都能让广大乡镇教师能学得来,用得上,送教教师还考虑到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每节课分别按有课件和没有课件两种情况进行备课,同时由于送教的是两所不同的学校,教学进度还不同,送教教师又分别按照各校的进度进行了备课,每位教师相当于备了4节课,为使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师们事先印好了每节课学生的练习题,带到了送教学校。由于物理有实验内容,刘雄姿老师从实验室准备了十多套实验器材,每件实验器材都事先做了认真的检查,确保课堂达到效果。同时学校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预备会,为此次送教下乡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特色展示 共同提高

四十五中一行人在杨义国的带领下于9月27日7点到达了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得到了进修学校王交发副一行人的热情接待,在稍作休息后我们就立即赶往了所支教学校---讷河市永丰中心校。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场,干净的教室,热情的教师们。送教老师到达后没有休息就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几位老师又根据学校实际对授课内容做了调整,努力使课堂收到成效。在授课过程中几位送教老师分别在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展现了四十五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结合我校实施的“问学案”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一向沉闷的课堂气氛在乡镇学校的课堂上消失了,原本沉默寡言的乡镇学生在与城区教师的对话交流中思路敏捷了。

三、课例研讨,城乡师师对话。

课后几位任课教师与送教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课例研修、互动研讨,几位送教老师首先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讨论既务实,又有成效。我校语文组的市级骨干教师--赵瑞老师的《苏州园林》一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赵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灵活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对学生很强的亲和力,给每位听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英语学科的杨懿老师的英语课给所有听课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们一致认为杨老师素质好,课堂活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对于初一学生能有针对性的利用、声音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数学学科的刘琼老师是一位年轻的高级教师,在学校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为使此次送教下乡更有实效,学校选派了两位初三老师)听课结束后老师们一致认为刘老师的《一次函数》一课讲解细致,深刻,教学严谨,规范性强,同时在授课中的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独特。物理的刘雄姿老师是我校物理组组长,她所准备的课题为《测小灯泡电阻》,为使物理课上的更有实效,刘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实验器材带到送教学校,使课堂的气氛更活跃,学生听课的兴趣更浓了,学生们说这是他们次接触实验器材,次动手做实验,他们终生难忘,也更愿意学物理了。看着学生们求知的目光和淳朴的笑脸,我们真切感受到我们此行的意义。几位讷河的老师们也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由于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实验器材比较缺乏,给实际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同时也认识到生源与硬件不是进行课改的必要条件,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只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精心处理好教材,坚持学生的主体思想,相信学生,同样能获得成功的满足。关键的是自己要去思考,要去尝试,要去改变,要去实践,进而有积极的课改意识,形成浓厚的教改氛围。老师们侃侃而谈,从教材的解读、教者的教学环节、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个人的思考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研讨氛围浓厚,气氛热烈而融洽。并且几位老师还互留了以及今后共同教研的想法。

四、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的目的是集中解决乡镇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下午送教老师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和专业发展团队的作用发挥以及校本教研等方面做了题为《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浅谈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自制“数学笔记”---问学案》、《注重校本教研 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由于讲座教师是我校的一线教师,作为市、区级教学骨干,他们不仅对新的教学理论思想有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而且他们作为教学线的实践者、改革者,有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经历,品尝过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的甘苦,因而他们结合这几节课在专题讲座中讲出来的东西具有地域性,针对性,更贴近乡镇中、小学教师的需要,而被他们理解和接受,更能进一步帮助解决乡镇中、小学教师的理论观念问题。讷河市的房恒如副做了重要讲话,讲话切中要害,语重心长,既阐释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又谈到了本次活动的亮点,并对今后的教研工作、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了讷河市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会上,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的王交发副对今后的教研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9月28日我们又驱车大约一小时来到了讷河市六合中心校,这是一所中小学在一起的农村中学,我们根据在永丰中心校地教学情况,对这一天的教学内容和讲座又做了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更切合实际,使讲座更有针对性。

五、收获与反思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从提高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以乡镇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际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专题讲座、课、城乡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城乡联动互动交流等形式。在各种活动中,农村教师与城区学校教师一起上课、听课、评课,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显著的。与以往的送教活动相比,本次送教工作的实效大幅度的提高。

“送教下乡”工作使送教的骨干教师们深切感受到了乡镇教师的朴实、真诚,以及他们的敬业、奋进精神,使城区教师得到了锻炼和进一步充实。也使所有送课教师和受教教师丰富了从教经历,教学中无论是对课标的领悟,对新教材的把握,对教法学法的运用,对新课堂的驾驭都得不到不同层次的提升,为教师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厚的力量,实现了城乡教师优势互补,双赢共进。

回顾本次的“送教下乡”工作,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我们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下一阶段的送教工作,我们将对以下几个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去认识和解决。

资源更好的做好缩短城乡教学间距的工作是今后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反思二: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城乡校际间的互动交流应该得到延续,凭借此次送教下乡的平台建立起与送教学校的长期的交流,增加双向送教与互动性研讨活动,异本身即资源,应充分运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校的能动作用,做好与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互动交流,我们将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力争实现新的跨越。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老师们在教学中克服了简单的问答式,积极地探索运用观察、讨论、实验、感悟、表演等多种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队伍得到锻炼,新秀脱颖而出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些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如实验小学的苏春建、第二小学的凌阿丽、第三小学的张晨光、王晋芳、水村小学的卫海平、町店小学的常晋芳等老师,他们组织的课堂比较活,与课程理念的要求比较近。一方面说明这些新老师的思想上没有陈旧教法的烙印,另一方面说明青年教师肯学习,进步快。因此,我们从中看到了希望,同时也看到了“老教师”面临着新理念的挑战。

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1.部分教学能手不会说课,把说课等同于说教案或说教学流程;一些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不规范,有的甚至交的是教学实录;一部分年青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把握不够,对教学理念钻研不深,只注重形式,花样多内在少;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空洞,答辩“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2.一些教研员的评课不能做到“以精辟的理论说服人,以精彩的案例感染人”,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没有价值。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5篇送教下乡活动总结5篇

3.个别学校不能很好地组织老师们抓住机会积极参与观摩研讨活动。

总之,本次活动的开展,在广大教师中掀起了学课标、用课标的热潮,营造了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氛围,优化了教育教学工作,对我县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篇4

一、专心听课,我收获听了专家的授课,被授课老师独到的教学理念所吸引。聆听了邱俊老师所讲的短文两篇《蝉》、《贝壳》。我的思维真可谓豁然发散,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短篇课文“两课一上”教学问题也得到了迎刃而解。邱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让我耳目一新,这种精心备课提炼精华,虽容量小、但质量高,这种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让我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吃透文本,做到设计优化、课堂精讲,给学生减负,使自己的课堂高效。

二、总结反思,我提升本次培训中,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听、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课后还写了心得体会和感悟,使自己在反思中提升。

通过观摩吴老师的《石壕吏》、梁老师和符老师的《三峡》、周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让我学到了在文言文教学设计中要特别重视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诵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些美文和名篇尽量要学生背过;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途径,对于翻译,重点字词一定要翻译出来,在此基础上,该替换的要替换,该删减的要删减,力求合乎现代汉语习惯;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很多文章都是有背景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上能恰当的点到,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很有帮助;注重渗透文言知识,文言文教学中,除了注重必要的词汇积累外,还应适当地渗透其它的文言知识,如: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虽然有一些知识不是初中的必考内容,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教学设计中应有意识渗透。

三、积极研讨,我进步本次研讨严格按照自主备课、集体研磨、微课展示、组内互评、形成预案这五个流程进行。为确保研讨有序进行陈老师还特提出了五条详实的活动研讨要求。每节课结束后都有说课、小组研讨交流,让我感到“天光云影共绯徊”,在交流感悟中进步。

组长组织研讨,大家对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说课堂教学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说对于出现”冷场“现象,是教师的备课功夫不到位,问题设计过难,如果出现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稳住阵脚,然后再慢慢学;提问要全面一点,激励性评价要真诚,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教师要善于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大家各抒己见,这样的研讨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本通知印发后30天内在网站教师工作司网页发布招投标通知。相关省(区、市)应在60天内完成“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规划方案研制、培训院校(机构)及项目县遴选工作,按相关要求报送、评审。对经核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培训组织管理不力、参训学员满意度低、培训经费使用不当等类似问题的省份,财政将核减该省份当年“国培”专项经费。。所以我要说,没有研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观摩我丰富了自己;因研讨,我获得了进步。相信通过岗位实践,我将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一线教学,到那时,自己的工作将是更加得心应手了。

四、下次国培,我还来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今后只要有机会,我还会积极主动参加“国培送教下乡”这样的观摩、研讨、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惟其如此,我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1、公开选调的力量。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