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志愿填报 > 正文

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性人物

2024-06-03 09:27 志愿填报 来源:

请简要介绍一下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代表作

巴洛克时期代表人物: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

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性人物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性人物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贝多芬、舒伯特、舒曼、肖邦、门德尔松、贝利尼、柏辽兹、小约翰·施特劳斯、布拉姆斯、李斯特、威尔第、瓦格纳、、理察·斯特劳斯、普契尼。

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斯美塔纳、鲍罗丁、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格里格、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亚纳切克、埃尔加、戴留斯、格拉祖诺夫、西贝柳斯。

现代时期代表人物: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贝尔格、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格什温、肖斯塔科维奇、布里顿、伯恩斯坦、

巴赫代表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戈德堡变奏曲、马太受难曲、大量康塔塔。

亨德尔代表作品:弥赛亚、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

维瓦尔第代表作品:四季。

海顿代表作品:交响曲“惊愕”、“”、“时钟”、“伦敦”,弦乐四重奏“”,清唱剧“四季”、“创世纪”。

莫扎特代表作品:交响曲25号、29号、31号(巴黎)、35号(哈夫纳)、36号(林茨)、38号(布拉格)、39号、40号、41号(朱庇特);小夜曲第13号(G大调弦乐小夜曲)、钢琴协奏曲多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女人心”“后宫诱逃”,宗教音乐“安魂曲”。

贝多芬代表作品: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交响”;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热情”、“黎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大公三重奏;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克鲁采”;歌剧“菲岱里奥”;宗教音乐“庄严弥撒”。

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现代作曲家太多了自己去找,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一大堆。

巴洛克时期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巴洛克时期代表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

1、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代表作有《阿尔米拉》、《哈利路亚》等。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于1703年迁居汉堡,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2、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是巴洛克时期“新音乐”的个伟大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奥菲欧》、《尤利西斯的归来》、《波佩阿的加冕》等。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意大利作曲家。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家公众歌剧院。他是现代管弦乐的先驱。

扩展资料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

这段时期的音乐中没有太多的思想,讲究韵律的优美。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是声乐方面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鸣曲、协奏曲和前奏曲则是为器乐而创作的。

音乐旋律特点表现为: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节奏表现为: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参考资料:

巴洛克时期(Baroque)(约为公元1600—1750)

(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3.歌曲选辑。4.颂歌选辑。

(4)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选)。

(5)塔替尼(1692~177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1.《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2.柯瑞主题变奏曲。

(6)裴高赖西(1710~1736):意大利作曲家。

曲目:悼歌。

拓展资料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

巴洛克时期在18世纪随着它的独特风格转变为洛可可(Rococo)式风格而告结束。

巴赫:代表作《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和谐的灵感(包含“四季”)》、 荣耀经

亨德尔:《弥赛亚》

阿尔比诺尼《柔板》

帕卡贝尔:《卡农》

巴洛克时期代表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

1、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代表作有《阿尔米拉》、《哈利路亚》等。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于1703年迁居汉堡,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2、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是巴洛克时期“新音乐”的个伟大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奥菲欧》、《尤利西斯的归来》、《波佩阿的加冕》等。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地,意大利作曲家。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家公众歌剧院。他是现代管弦乐的先驱。

巴赫是的代表人物,作品《颂》,《小小艺术家》,《小步舞曲》,《G弦之歌》

蒙台威尔第

浦赛尔:《狄多与阿尼亚斯》不多就是这些了。

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

1、罗伯特·舒曼

罗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舒曼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

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1856年7月29日后逝世于精神病院。

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

3、弗朗茨·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奥地利作曲家。

1808年,进入维也纳宫廷乐团寄宿学校学习。1810年,《G大调狂想曲》(D.1)问世,这是他首标有明确日期的作品。1811年,创作了其首艺术歌曲《哈加的悲歌》。1813年,创作了《D大调交响曲》。1814年,为了免服军役,在其父亲的小学里担任助理,以获得微薄的薪金维持生活。

1815年,舒伯特的作曲技巧已臻成熟,于该年创作了145首歌曲,并创作了《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g小调第九弦乐四重奏》等作品。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全力从事音乐创作,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涯。1822年,创作《b小调第八交响曲》。1828年3月26日,举办了其生前的一次正式音乐会;同年11月19日,舒伯特病逝,终年31岁。

4、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3月1日,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

5、弗朗茨·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是浪漫主义前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的美称。

古典音乐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1、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 。

1700年,赴吕内堡,进入米歇尔学校唱诗班学习。1703年至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任职。1708年,到魏玛任宫廷教堂管风琴师;在职的9年期间,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与康塔塔,并钻研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

1717年,转而受聘于科腾,在列奥波德亲王府邸担任宫廷乐长和键盘演奏家;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世俗器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各类奏鸣曲、组曲、创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集。

1723年,赴莱比锡,在该城工作的27年时间里,任圣托马斯教堂合唱指挥和音乐总监等职;在此期间,创作了其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包括《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康塔塔、歌、颂歌等。1749年,视力减退,后双目失明。1750年7月28日,巴赫在莱比锡逝世,享年65岁。

2、列奥波尔得·莫扎特

列奥波尔得·莫扎特生于1719年,作为一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师兼小提琴演奏家的列奥波尔得在西方音乐史上并未享有过高的声誉,而他作为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父亲兼启蒙教师的身份更为大家所熟知。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在的只有小的儿子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和他的姐姐玛利亚·安娜·莫扎特。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小提琴演奏教育家的列奥波尔得·莫扎特,著作了当时重要的小提琴教育文献——《关于小提琴演奏基本原理的论文》(Versuch einer gründlichen Violinschule)。

列奥波尔得·莫扎特生于1719年,作为一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师兼小提琴演奏家的列奥波尔得在西方音乐史上并未享有过高的声誉,而他作为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父亲兼启蒙教师的身份更为大家所熟知。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在的只有小的儿子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和他的姐姐玛利亚·安娜·莫扎特。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小提琴演奏教育家的列奥波尔得·莫扎特,著作了当时重要的小提琴教育文献——《关于小提琴演奏基本原理的论文》(Versuch einer gründlichen Violinschule)。

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

4、理查德·瓦格纳

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指挥家。

1833年,正式开启音乐家生涯,于同年创作了歌剧《仙女》。1843年,《漂泊的荷兰人》在德累斯顿歌剧院首演,瓦格纳的名声亦由此确立。1845年,《汤豪瑟》在德累斯顿宫廷剧院首演。1849年,瓦格纳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生涯。

1850年,弗朗茨·李斯特在魏玛指挥首演了《罗恩格林》。1864年,路德维希二世因欣赏瓦格纳的才华,决定为其偿还债务,瓦格纳的命运也由此发生转折。1865年,《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慕尼黑宫廷剧院首演。1868年,《纽伦堡的名歌手》在慕尼黑首演,该剧确立了瓦格纳在德国音乐中的主导地位。

1874年,《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长达26年的创作历程划上了句号。1876年,《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汉斯·里希特的执棒下在拜罗伊特首演,引起欧洲文化界的轰动。1882年,《帕西法尔》在第三届拜罗伊特音乐节上进行了首演。1883年2月13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威尼斯逝世。

5、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1740年,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的童声合唱团成员。1751年至1753年,创作首部歌剧《狡猾的魔鬼》。1755年,创作了首批弦乐四重奏。1759年,担任费迪南·莫尔金伯爵的音乐主管,这是他职业生涯的正式任命,并于同年创作《交响曲》。

1761年至1791年的30年间,任职于艾斯特哈奇宫廷,创作了他一生中大多数的音乐作品,体裁包括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歌剧等。1792年至1794年,两次赴英国伦敦访问,在此期间创作了12部“伦敦交响曲”。

1798年,创作清唱剧《创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话剧院首次公演。1801年,创作清唱剧《四季》。1808年,为庆祝76岁生日,一次在公开场合出现。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终年77岁。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因为在交响曲和四重奏领域作出的贡献,获得“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头衔。同时,因其性情温厚、热爱儿童、关心下属,获得了“海顿爸爸”的别号。

古典时期音乐特点及三位代表人物的艺术成就

总体特征是主调风格为主导,音乐语言精炼、朴素、亲切,形式结构明晰、匀称,音乐中的矛盾冲突得以加强并深化。

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倾向于整齐对称的方整性乐句结构,与市民舞蹈及民间音调及舞蹈节奏的联系更为紧密;

2、调性、和声的安排上升为结构作品的重要因素,段落或乐章有更加明确的终止式,简洁的和声风格;

3、从短小动机孕育出丰富乐思的技巧,乐章中主题间的对比变化,“通奏低音”逐渐被明确的乐器记谱所替代,表达作曲家对乐器音色更为细致的感受,常用的题材是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和四重奏等。

4、 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

5、 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代表人物

1、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2、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英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莫扎特乐于接受传统曲式,并对其作巧妙的运用。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于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不同于巴赫的均衡完美、贝多芬的桀骜不驯。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

扩展资料

古典时期音乐其他风格

1、洛可可风格

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之间,还有一些短暂的过渡阶段。其中之一是洛可可(Rococo),就像音乐史学者给巴洛克取名一样,是按照其风格而取名的。

这一名称原是艺术史学者们专门用来指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法国的装饰性艺术的。这一时期的法国建筑中,巴洛克式的雄伟、严峻的风格分解或者柔化,成为类似贝壳制品(法语为rocaille)式的线条。

由此发展出一种新颖的、绚丽的、优美的、富有想象的风格。像所有的法国文化及趣味一样,这种风格也迅速传遍欧洲,在德国南部及奥地利特别风行。

如果说音乐和建筑等其他艺术的演变完全一样,那是不恰当的,但在音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浓墨重彩让位于优美、纤细的精雕细琢,尤其在键盘乐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多的作曲家写了极尽装饰能事的乐曲;

的洛可可风格的作曲家当数法国的库普兰,在德国采用这种风格的是巴赫的同时代人泰勒曼和马特松,意大利作曲家有D·斯卡拉蒂。在C.P.E.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犹可见到洛可可风格的余韵。

2、华丽风格

另一个名词也来自法语galant(华丽风格),顾名思义是“华丽”,其实用于艺术风格,它的含义更要丰富得多。

首先是指欢乐,这是一种直率的、任性的欢乐:感官的欢乐,它有别于道德的说教及更深刻的艺术境界,也意味着一种优雅和尘世的趣味。

它是指一种自由的和声式写法,与讲究严格对位、精心构思的巴洛克相异。按18世纪理论家的各种解释,它的词义包括:明晰的织体、常用带终止式的周期性乐句,随着装饰的旋律,简单的和声,不协和的自由处理。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维也纳古典乐派(Viennese Classical School)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年代,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在维也纳形成的乐派,其代表音乐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个乐派的主要特点为:

(1) 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旨.

(2) 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

(3) 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 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顿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早期代表.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乐四重奏为杰出.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总体特征是主调风格为主导,音乐语言精炼、朴素、亲切,形式结构明晰、匀称,音乐中的矛盾冲突得以加强并深化。 代表人物: 1.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2.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有什么代表人物和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Classici

Ages)是指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

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后来由于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借此古典主义音乐便得以形成。因此,音乐方面的“古典乐派”实际上指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以恢复希腊、罗古典艺术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谐调,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文艺复兴以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一是以音乐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二是以约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三是以瓦根扎尔及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在古典派音乐中,虽然歌剧也是一个重要部分,但从整体来看,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乐,特别是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对维也纳乐派产生了影响,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给予了直接的影响。

奏鸣曲形式是古典乐派音乐中极有代表性的形式。那就是在呈示部中有、第二主题的对比,中间出现发展部,然后继以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这种形式。在交响乐形式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的也是曼海姆乐派,在他们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这一乐器,也是在曼海姆听到他们的乐队的演奏之后学来的。

代表人物: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时期发展:

当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后,也就是在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乐圣”贝多芬,“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作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那时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

因为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主要都在维也纳,因此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此时期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游曲等都很具亲和力。海顿的、二号大提琴协奏曲也会是很适合入门者欣赏的曲目。至于贝多芬的作品,轰轰烈烈的音响俯手可得,个人比较欣赏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春》、钢琴奏鸣曲《悲怆》、《热情》、《月光》。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