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志愿填报 > 正文

急就章原文及释文 急就章是什么意思

2024-06-03 09:35 志愿填报 来源:

沔阳秩满北上汉水舟中感旧书怀却寄污郡诸寮原文_翻译及赏析

我本山海姿,躬耕嵩少阳。八岁学籀篆,十岁《急就章》。孺小不知难,欲升钟索堂。波磔竟无成,临池心内伤。十五慕神仙,翘首蓬壶乡。丹炉伏龙虎,金书授琳琅。虚拟九转熟,白日云霄翔。异人不我遇,徒怀三花香。十八学击剑,雄雌带风霜。芙蓉起并舞,云日无晶光。世方泰阶平,屠龙谁荐扬。夜夜双紫气,空射斗牛旁。二十为时文,读书梁王台。花迎书院发,河绕石梁回。忆昔杜高李,曾此弄金罍。壁间旧题剥,千年我复来。长歌海月落,摇笔秋云开。三冬碧岩宿,岑寂良可哀。郡吏捧檄至,乡闱罗髦才。扬眉去,敝袍挟风雷。滥冠群英选,北上黄金阶。春官扫南宫,侍臣下三台。鸣钟放玉榜,曲江浪徘徊。自揣疏蹇甚,敢厕金闺游。春风辞汉殿,虎竹分南州。南州古鱼复,水石清且幽。苍山抱境转,碧水环城流。凫鸥狎几席,渔火明亭楼。地偏罕逢迎,讼简多夷犹。昨构仕学轩,虚窗俯云洲。前植两奇松,后栽几红榴。双鹤如我友,飞鸣意相求。轩中列图史,芸架牙签稠。夕阳吏人散,窅然似林丘。垂帘夜独寝,花气侵衾裯。惭无紫霞分,欣有白云讴。济济沔诸生,时时到厅事。我非草玄翁,汝奚问奇字。朱弦振《大雅》,绛帷演《易》义。绿鬟两蛮奴,焚香知客至。禽鸟作喜声,主人有佳思。五月荷花舒,锦绮张南湖。二三美寮友,邀我聊欢娱。双旌出郡府,五马嘶江郛。行厨逐飞盖,翩翩登画舻。箫鼓放中流,倾上都。攀花照绿水,恍在冰玉壶。酒酣挥彩毫,意气吞荆巫。虽为风尘宰,颇类烟霞徒。误怀惠,四郊贼盗无。所嗟鸿水虐,田畴生鳖鱼。矫制屡发仓,蒙恩两蠲租。 变讴颂,尽道今有襦。化俗景文翁,卧阁怀汲公。弦歌遍井巷,而回邹鲁风。三年郡秩满,比奏明光宫。留滞感岁年,书考悲无功。朝发七泽南,暝过三澨东。矶花炤玉辔,屿草留青骢。父老荷杖送,奔走村塾童。挥手谢吾民,无劳远相从。顾我素餐者,何裨尔疲癃。扬舲下汉水,遂与沔人别。荆门沾细雨,郢岸逢初雪。鲛女近有无,蒨蛛远明灭。夜宿芦花丛,霜月半轮缺。征雁双双鸣,闻之五情热。眷念郡中友,高斋旅愁结。东皋红梅枝,春来为谁折。伤离偶感旧,薄游计良拙。孤怀夙自许,初志那堪说。我作五字谣,字字表情血。去住各加餐,慎勿音尘绝。——明代·李濂《沔阳秩满北上汉水舟中感旧书怀却寄污郡诸寮》 沔阳秩满北上汉水舟中感旧书怀却寄污郡诸寮 我本山海姿,躬耕嵩少阳。

急就章原文及释文 急就章是什么意思急就章原文及释文 急就章是什么意思


急就章原文及释文 急就章是什么意思


八岁学籀篆,十岁《急就章》。

孺小不知难,欲升钟索堂。

波磔竟无成,临池心内伤。

十五慕神仙,翘首蓬壶乡。

丹炉伏龙虎,金书授琳琅。

虚拟九转熟,白日云霄翔。

异人不我遇,徒怀三花香。

十八学击剑,雄雌带风霜。

芙蓉起并舞,云日无晶光。

世方泰阶平,屠龙谁荐扬。

夜夜双紫气,空射斗牛旁。

二十为时文,读书梁王台。

花迎书院发,河绕石梁回。

忆昔杜高李,曾此弄金罍。

壁间旧题剥,千年我复来。

长歌海月落,摇笔秋云开。

三冬碧岩宿,岑寂良可哀。

郡吏捧檄至,乡闱罗髦才。

扬眉去,敝袍挟风雷。

滥冠群英选,北上黄金阶。

春官扫南宫,侍臣下三台。

鸣钟放玉榜,曲江浪徘徊。

自揣疏蹇甚,敢厕金闺游。

春风辞汉殿,虎竹分南州。

南州古鱼复,水石清且幽。

苍山抱境转,碧水环城流。

凫鸥狎几席,渔火明亭楼。

地偏罕逢迎,讼简多夷犹。

昨构仕学轩,虚窗俯云洲。

前植两奇松,后栽几红榴。

双鹤如我友,飞鸣意相求。

轩中列图史,芸架牙签稠。

夕阳吏人散,窅然似林丘。

垂帘夜独寝,花气侵衾裯。

惭无紫霞分,欣有白云讴。

济济沔诸生,时时到厅事。

我非草玄翁,汝奚问奇字。

朱弦振《大雅》,绛帷演《易》义。

绿鬟两蛮奴,焚香知客至。

禽鸟作喜声,主人有佳思。

五月荷花舒,锦绮张南湖。

二三美寮友,邀我聊欢娱。

双旌出郡府,五马嘶江郛。

行厨逐飞盖,翩翩登画舻。

箫鼓放中流,倾上都。

攀花照绿水,恍在冰玉壶。

酒酣挥彩毫,意气吞荆巫。

虽为风尘宰,颇类烟霞徒。

误怀惠,四郊贼盗无。

所嗟鸿水虐,田畴生鳖鱼。

矫制屡发仓,蒙恩两蠲租。

变讴颂,尽道今有襦。

化俗景文翁,卧阁怀汲公。

弦歌遍井巷,而回邹鲁风。

三年郡秩满,比奏明光宫。

留滞感岁年,书考悲无功。

朝发七泽南,暝过三澨东。

矶花炤玉辔,屿草留青骢。

父老荷杖送,奔走村塾童。

挥手谢吾民,无劳远相从。

顾我素餐者,何裨尔疲癃。

扬舲下汉水,遂与沔人别。

荆门沾细雨,郢岸逢初雪。

鲛女近有无,蒨蛛远明灭。

夜宿芦花丛,霜月半轮缺。

征雁双双鸣,闻之五情热。

眷念郡中友,高斋旅愁结。

东皋红梅枝,春来为谁折。

伤离偶感旧,薄游计良拙。

孤怀夙自许,初志那堪说。

我作五字谣,字字表情血。

去住各加餐,慎勿音尘绝。寒月下疏桐,清霜醉晚风。客心元自冷,不是为秋风。——明代·李时行《旅思》 旅思

寒月下疏桐,清霜醉晚风。

客心元自冷,不是为秋风。越女秦筝手自调,阿欢按节奏金铙。当筵忽漫冰弦断,笑倩怀中取凤胶。——明代·李同芳《拟艳歌行》

拟艳歌行

越女秦筝手自调,阿欢按节奏金铙。

当筵忽漫冰弦断,笑倩怀中取凤胶。玉沟澄晚色,金屋闭秋尘。鸳被辞君宠,蛾眉妒妾身。掖庭霜叶赤,永巷露苔新。欲写心中事,含情祇自颦。——明代·林敏《题流红图》

题流红图

玉沟澄晚色,金屋闭秋尘。

鸳被辞君宠,蛾眉妒妾身。

掖庭霜叶赤,永巷露苔新。

欲写心中事,含情祇自颦。

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原文及翻译赏析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原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翻译及注释

翻译 本来就多情,多感,多病,偏偏又置身于多景楼中。同在他乡同举杯,故友又重逢。回首当年相知,惺惺相惜成一笑,功业无成转头空。且停杯,侧耳听——琵琶声声诉衷情。细细地捻,轻轻地拢,醉了琵琶女,一脸春融融;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相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

注释 1多景楼:北固山后峰、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楼。2樽酒:举杯饮酒。「樽」同「尊」。3琵琶语:指歌妓所弹琵琶能传达感情如言语。唐白居易《琵琶行》:「今朝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4细捻轻拢:演奏琵琶指法。捻指揉弦,拢指按弦。语本白居易《琵琶行》。5醉脸春融:酒后醉意,泛上脸面,好像有融融春意。6斜照:将要落山的太阳照着。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创作背景

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从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一路上,不断与朋友聚会,饮酒赋诗,非常痛快。行到润州(今江苏镇江),与朋友孙洙(字:巨源)相遇,据《东坡词》引《本事集》云,这次他们又约上王存(字:正仲),同登多景楼,座中还有官妓胡琴弹曲助酒。孙洙对苏轼说:「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苏轼欣然命笔,做成此词。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赏析

东坡喜吟诗,词集中颇多歌席酬谢、即事明笔的「急就章」。这些临时随意而发、肆口而成的作品,不容深思,无暇推敲,未必完美,但却更足以显示东坡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捷的创作才华,别有系人之处。这篇《采桑子》,正属于此类即兴之作。

据东坡的友人杨绘(元素)记载: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仲冬,东坡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与孙洙巨源、王存正仲 于该地风景奇胜的甘露寺多景楼。席间,京师官妓甚多,而一个名叫胡琴的,姿色技艺尤其美好。酒阑,孙巨源请求东坡说:「残霞晚照,非奇词不尽。」东坡于是填了这篇《采桑子》。东坡另有《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亦为同时所作,可参读。

「万事开头难」,吟诗填词也不例外。但东坡填这篇《采桑子》却能毫不费力地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从杜甫《水宿遣兴兴奉呈群公》的首句「鲁钝仍多病」借来句型和后三字,写出了连用三个「多」字的言情语句作为发端。它像「劈地抽森秀」的太华,以其奇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顿时产生出磁铁般吸引读者的力量。多景楼在今镇江市北固山后峰、甘露寺后部,下临长江,三面滨水,登楼四望,整个城市可尽收眼底,曾被米芾赞为天下江山楼。东坡是个博古通今、关心时政、喜欢寻幽探胜的人,在这样的多景楼上眺望壮丽的江山,他能不触景生情吗?想到三国时的孙权曾建都于此地,六朝的宋武帝刘裕曾居住于此地、起兵讨伐桓玄于此地,东晋谢安、梁武帝萧衍曾流连于此山等等历史事实,他能不感慨系之吗?想到他先因与执政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离京而今奔走于道路,他能不满怀愁绪,病已病时吗?东坡不把自已的「情」、「感」和「病」之「多」的内容一一写出,只用此七字概括。近人陈洵说:「词笔莫妙于留。盖能留则不尽而有余味,离合顺逆,皆可随意指挥,而深沉浑厚,皆由此得。」(《海绡说词》)东坡可以说是深得「留」的三味了。关于这起句有善「留」之妙,还必须补充说明一下,就是他所以那样戛然而止,迅速道出「多景楼中」,为的是顾及全篇,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成为赘疣。紧接着的「樽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 于多景楼之事,极其平实。像山脉之有起伏,浪潮之有高低,如此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 多景楼而饮酒停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哀怨无穷,尽在言外。以上四句构成上片。它是虚与实的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唯其如此,所以既不浮乏,又颇空灵。四句之中,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亦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

「停杯且听琵琶语」,领起下片。「停杯」承上,与「樽酒相逢」相呼应。「且听琵琶语」启下,是「乐事」的补充。「琵琶语」,由白居易《琵琶行》的「今夜闻君琵琶语」句而来,指琵琶所弹奏的乐曲。「且」是姑且的意思。因为既「多情多感仍多病」,又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就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以振奋的精神来欣赏音乐,东坡所以特地挑选了这个虚字「且」来着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无聊赖、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亦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弹奏琵琶的技艺。他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在柱上左右搓转的手法。「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的手法。赞美之情除了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外,还借助于这四个从《琵琶行》诗句中化出的字来引起读者对《琵琶行》中那段脍炙人口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写之联想来实现。赞罢弹奏琵琶的美妙,顺势描写弹奏者,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位叫做胡琴的姑娘。东坡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表现其神态。这四字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喝了少许酒后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动人姿态。「结局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沈义赋《乐府指迷》)此词的结句「斜照江天一抹红」,正是景语,可视为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视为是藉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的,而它的妙处则在于「以迷离称隽」,令人难以捉摸,耐人反复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尽在言外而已。它的色彩尽管明快,但其基调仍是感伤的,与上片完全一致。

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东坡这篇《采桑子》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却非常符合沈祥龙所总结的对小令的要求,当可为则。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意境

首句「多情多感仍多病」四借用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首句「鲁钝仍多病」的句型和后三字,连用三个「多」字言情发端,以其奇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多景楼」的「多」字与上句中的三个「多」字相映成趣,直接点出当下环境。多景楼北固山后峰、甘露寺,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楼。东坡博古通今,关心时政,喜欢寻幽探胜,这样的楼上赏景又怎能不触景生情呢?三国时的孙权曾建都于此, 元朝 宋武帝萧刘裕曾此讨伐桓玄,东晋谢安、梁武帝衍也曾此流连,面对这样的古迹,苏轼思古想今,感慨万千,满怀愁绪,涌上心头,喷吐于笔端,即为「三多」——情多,感多,病多,凝练而又传神。东坡贵可以那样戛然而止,迅疾道出「多景楼中」,为的是顾及全篇,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溢。

「尊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 于多景楼之事实,语感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作一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时,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心头,哀怨尽言外。上片虚与实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既不浮泛,又颇空灵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故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所以东坡特地挑选了虚字「且」放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和上句中的「琵琶语」,都是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官妓胡琴弹奏琵琶的技艺。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柱上左右搓转:「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赞美之情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出来,让人不由联想起白居易曾描述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赞罢弹奏者的技艺,顺势描写弹奏者,但 苏东坡 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来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斜照江天一抹红」,是一句景语,是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藉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妙处于难以捉摸,耐人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色彩明快,而其意又言外罢了。东坡的这首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实难得。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赏析二

多景楼在镇江多宝寺中,位于长江边上,撒密安环水,登楼远望,气象万千。由「多「字,出发了东坡」多情多感仍多病「的感叹。多情多感,是诗人的气质,也是多病的缘由。多情多感多病的人恰好在多景楼上,那就更加多情多感了。开篇两句,一连叠用四个「多」字,写出了特定环境定人物的心境,产生出很好的艺术效果。这时正是作者因为反对新法、上遭到挫折的时刻,这里的「情」、「感」和「病」,都带着色彩,深含著作者的身世感慨。

「樽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 于多景楼之事实,语感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作一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时,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心头,哀怨尽言外。上片虚与实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既不浮泛,又颇空灵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故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所以东坡特地挑选了虚字「且」放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和上句中的「琵琶语」,都是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官妓胡琴弹奏琵琶的技艺。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柱上左右搓转:「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赞美之情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出来,让人不由联想起白居易曾描述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赞罢弹奏者的技艺,顺势描写弹奏者,但 苏东坡 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来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斜照江天一抹红」,是一句景语,是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藉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妙处于难以捉摸,耐人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色彩明快,而其意又言外罢了。东坡的这首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实难得。

诗词作品: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诗词作者:【 宋代 】 苏轼 诗词归类: 【写景】、【饮酒】、【抒情】

什么诗里面包含《长乐无极》四个字?

西汉史游《急就章》:...........贤圣并进,博士先生。长乐无极老复丁。

齐国给献素缯帛,飞龙凤皇相追逐。

河南洛阳人蕃息,与天相保无穷极。

真定常山至高邑,乘而嘉宠升进立。

建号垂统解郁悒,四民康宁咸来服集。

教子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教子》是出自颜之推的《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二篇》中的故事,本文整理了《教子》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

《教子》翻译

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辩在湓城时,是三千士卒的统领,年纪也过四十了,(但)稍微不称意,老夫人就棍棒鞭策他,因此,王僧辩成就了一番功业。梁元帝在位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从小被父亲宠爱,疏于管教;他若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传,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他若一件事有闪失,他父亲为他百般遮掩,,希望他悄悄改掉。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习气一天赛过一天,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掉,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教子》原文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颜之推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古代文学家、教育家。学术上,颜之推博学多洽,一生著述甚丰,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

《颜氏家训》经典名句

1、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2、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3、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4、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5、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6、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7、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8、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9、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

10、多为少善,不如执一。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