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专业解读 > 正文

孟子是什么家 孟子是什么家的代表人物

2024-06-03 09:26 专业解读 来源:

孟子是什么家

[1]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家、文学家、散文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2]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是什么家 孟子是什么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是什么家 孟子是什么家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什么家

孟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境衰落,从鲁国迁居到邹国。孟子小时候非常调皮,孟母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后来,孟子学习儒家思想,并提出一套完

孟子是什么家

孟子是的思想家、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的门人(门人指学习于某人的)。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扩展资料: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儒家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林语堂《需说才志气欲》:“现代青年人,应该多度孟子,常读孟子;年年再读孟子一遍(万章、告子、尽心诸篇。)孟子一身都是英俊之气,与青年人之立志卒励工夫,是一种补剂。孟子专言养志与养气,志一则气动,气一则动志,是积极的。”

郭沫若《思想史上之澎湃城》:孟子不知究何居心,而偏不明示当时史实,或者有未见到处耶?

冯友兰:“孔子在历史的地位如苏格拉底在西洋史,孟子在历史地位如柏拉图在西洋史。”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老人家

孟子,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儒家

孟子是我国的什么家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归而与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坚持以“人”为本。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出现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我国的哲学家、思想家、家、教育家。

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家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