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专业解读 > 正文

本草纲目李时珍 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故事

2024-06-03 09:32 专业解读 来源: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是怎样的?

《本草纲目》刊行后,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风靡全国,争相传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本草纲目》先后传至日本、朝鲜、法国、德国等,陆续翻译成日、法、德、英、俄、拉丁等文字大量出版,深受世界各国重视。西方人称之为东方医学巨典。李时《本草纲目》还收载矿物276种,对许多金属和化合物的产地、形色、采掘、区分方法都做了精细的叙述。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化学物的性能及蒸馏、升华、结晶、沉淀、烧灼等制作方法。珍为及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同《本草纲目》一起永远载入了史册。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经历了哪些事情?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壁,号濒湖,晚年号濒湖山人。出生在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城东门外瓦硝坝一个世医家庭里。他呕尽毕生精力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一书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对乃至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草纲目李时珍 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故事本草纲目李时珍 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故事


从幼年起,李时珍便遍尝了人间生活的艰难。他们兄妹三人加上母亲张氏都靠他父亲一人养活。李时珍的童年几乎有大半是在炉子旁边度过的。直到十几岁以后,李时珍的身体才慢慢好起来,他开始读书识字和参加一些全书收录植物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物学的总结。这本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是我国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户外活动。

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位富有医疗经验的名医,医学造诣颇高。受其父影响,李时珍从小就对草木虫鱼的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有时李言闻还把他带到山里,教他了解材生长的情况和辨别各种材。公元1531年(明嘉靖十年),14岁的李时珍由其父陪伴前往黄州应科试,中了秀才。但在后来的三次乡试中,李时珍都名落孙山。于是李时珍正式向父亲表示了放弃科举应试、做一名救人治病的医生的决心。从此,李时珍便跟随其父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到明代,中医的发展已有了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李时珍不但苦读各种医学典籍,善于继承前人的财富,而且非常注意积累医疗经验,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他用百部、使君子、槟榔等,治愈小儿食异癖。他认为这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在总结投数量时,李时珍认为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因此,投治病,除了对症下外还要剂量得当,比如巴豆是泻,但用的得当反而能治泻病,他用这种方法治好了令许多人痛苦不堪的溏泻病。

李家本是当地世代名医,加之李时珍自身的勤奋努力,不久便成为名震荆楚的医生。38岁那年,武昌楚王朱英俭的儿子得了重病,经过多方治疗仍未见效,闻名请李时珍去医治。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朱英俭的儿子病情逐渐好转。朱英俭非常高兴,任命李时珍为“奉祠正”,兼管王府良医所。

博览群书,采访四方

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命四川名医唐慎微对《本草》加以修改、增补,史称《证类本草》。该书收藏物1558种,附方3000余个。人们一直对这本书推崇备至。

再则,从宋代修订《证类本草》到李时珍生活的明代,历史又前进了500多年。外的输入,加上金元以来物学方面诸种流派之间的争论使理论得到较大的提高。再者,民间惯用方的遗失也必将尽快补上。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加以整理,写入新的著之中,这个重担就落在了李时珍肩上。

基于以上的认识,年仅二十几岁的李时珍立志把旧的书加以整理、补充、写出一部分类更加详细的物学著作。但他心中十分清楚,要重新修订《本草》,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并非易事。为此,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准备工作。

为了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李时珍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医学名著和各种《本草》。除了仔细精读各朝《本草》外,李时珍还广泛阅读了各种医著、方书等,如《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张仲景伤寒论》、《扁鹊方》、《华佗方》、《张仲景金匮五函方》、《唐玄宗开元广济方》、《天宝单方图》、《宋太宗太平圣惠方》等二百七十七家。并对这些著作中的内容进行了审查、核对、分析、判断。在大量阅读典籍的同时,李时珍还翻阅了许多古今经史和稗官。

大约在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礼部命令各地举选医学人才集中到,以补充太医院的缺额。湖广保送了一批的医生,李时珍也是其中之一。

李时珍到了后,虽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但太医院丰富的藏书,来自海内外的各种物,使他获益匪浅。他还多次到王庙仔细辨识铜人模型的人身腧穴,熟悉了人体所有的腧穴及各经络的理路,为他撰写《奇经八脉考》等书打下了基础。太医院的寿房、御库也是李时珍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他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各种物一一加以比较研究,积累了辨识物的丰富经验。

李时珍在太医院时,几次向朝廷申奏要求支持他编修《本草纲目》一李时珍对《神农本草经集注》、《唐本草》及《证类本草》等物学方面的巨著都一一进行了认真仔细的阅读和研究。一方面他敬慕前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发现了这些著作中还存在一些理论上和观察上的错误,有必要加以整理和纠正。书,但都如泥牛沉海毫无反应。于是他托疾辞去了太医院的职务,踏上了南归的道路,决心自己完成编纂《本草纲目》的工作。

编纂一本规模宏大的物学著作单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撰写工作开始时,李时珍把搜集到的材料按自己制定的分类方法,逐条进行编写,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感到困难越来越多,最使他感到茫然的是许多物的形状和生长情况在古人的书籍里往往模糊不清,有的甚至互相矛盾。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李时珍终于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惟一的途径是深入民间,采制标本,搞实物考察。

为了采制有价值的标本,弄清楚古人所述的各类物,李时珍到过武当山采,也去过盛产材的摄山、茅山、牛首山等地。他登山梁,下河谷,踏原野,去水乡,足迹遍布湖广、江西、江苏、安徽等省。

巨典问世,扬名中外

经过大半生的艰苦耕耘,1578年(明万历六年),一部详实而完备的巨典——《本草纲目》终于编写成功了,当时李时珍已是61岁的老人了。为了《本草纲目》的出版发行,他不顾年迈体弱,千里迢迢赶到当时全国出版业的中心南京奔走呼叫寻找出版者,但却未如愿以偿,只得惆怅回乡。直到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本草纲目》才在南京刊行,史称金陵版。但李时珍已与世长辞三年有余了。

《本草纲目》凡190余万字,52卷,整部书层次分明,条理井然,既是一部典,又是一部医著和方书。

《本草纲目》不但纠正了以往历代《本草》中的谬误,还增加了374种新。

李时珍是怎么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为何要亲身试百草?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的李时珍,本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以宋代本草为基础,参考书276种。在整个考察过程中,为了辨明性,李时珍不惜以身试,尝遍百草。

李时珍到很多地方采集草,收集标本制作了《本草纲目》。因为他有研究精神,习惯将草进行尝试。

在亲自试后写出了本草纲目,亲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同“嫡子”)。会适子疾,时珍进,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扩展资料人物背景:本草纲目》。自试主要是为了准确性。

名医李时珍为完成《本草纲目》都做了哪些事?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至少花费了27年,参考了与本草学有关著作800多部,继承了1000多年本草学的传统。为了验证已收集到的资料,李时珍花费了4年多的时间,带着徒弟和儿子,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到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攀登过太和山、大别山、茅山、伏牛山等名山。所到之处,虚心向农夫、猎户、渔夫、师等广泛请教,采集各种物标本,写下数百万字的调查访问记,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认真地研读、参考了41种本草专著,吸取了诸家本草的精华。直到1578年才完成浩浩52卷、190多万字的科学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世界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着作。它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的所有物成就,全书近二百万字,共五十二卷。一共记载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卷一卷二为本草序列,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从卷五到卷五十二,将所收集的一千八百九十二种物划归十六部,六十类分述,书中附方一万一千余个,物形态图一千一百余幅。每种物之下依次分为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可谓条理清晰,内容完备。

1、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字东璧,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他自幼受到知识的熏陶,喜爱研究,立下了治病救人的志愿。李时珍14岁考取秀才,但是17岁、20岁、23岁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于是他便决心放弃科举途径,专心研究学。

李时珍撰《本草纲目》文言文翻译

出自清朝顾景星撰《白茅堂集》

李时珍《本草纲目》还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植物志,其中对植物的形态、培植、分类、鉴别等的记载清晰有条、生动易懂。李时珍把1000多种植物分为五部三十类,而且对每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各种植物之间的区别也描写得十分细腻、准确和生动。,字东璧,蕲州人,祖父李某,父亲李言闻,世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以行医为业。李时珍在十四岁时补做国学学生,三次参加乡试,没有中举。

读书十年,不出家门,广泛学习,没有什么不看的。他擅长医术,就以医生自居。富顺王宠爱庶子,想废掉适子的王位继承权,恰逢适子患病,李时珍进献汤,说,这服叫“附子和气汤”。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

李时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

其祖父是草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例目。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

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

上下五千年: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故事

李时珍出生在明代一个医学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医生。他自幼也喜欢医学,长大后当上医生,并钻研医学,成为我国的医学家和物学家。

早在青年时代,李时珍一边行医,一边研究物,立志要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物书。1551 年,明宗室武昌楚王闻知他医术精湛,聘他到王府主管祭祀礼仪和医务。他为了重修本草,于是就打点行装进了王府。不久,便因治愈楚王世子的暴厥和其他不少人的疑难杂症而名扬朝廷,被举荐担任了太医院的医官。这太医院,是明王朝的医疗机构,院中拥有大量外界罕见的珍贵医书资料和物标本。他在这里大开眼界,一头扎进书堆,夜以继日地研读、摘抄和描绘物图形,努力吸取着前人提供的医学精髓。与此同时,他多次向院方提出编写本草的建议。然而,他的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而遭到无端的讥讽挖苦与打击中伤。他很快便明白,这里绝非自己用武之地,要想实现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只有走自己的路。一年后,他毅然告病还乡。

1552年,34岁的李时珍着手按重修本草。由于准备充分,开头还比较顺利,后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物是那样的多种多样,对它们的性状、习性和生长情形,很难全部心中有数。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叶,本是蕲州的三大特产,可以主治风痹、惊搐、癞癣等疾病,是一味贵生品。但他从贩子那儿买来的“白花蛇”,有时是另一种蛇冒充的,跟书上描述的大相径庭。那么,真正的白花蛇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李时珍曾跟着捕蛇人亲自上山,捕捉到一条白花蛇,仔细一看,果然和书上讲的一模李时珍从30多岁动笔,到54岁才把《本草纲目》初稿写出来。以后又连续修改了三次,到了61岁,这部190多万字的大书才全部写完。一样。

从此,李时珍走出家门,深入山间田野,实地对照,辨认物。除湖广外,先后到过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达两万余里。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医学书籍,一边读,一边认真做笔记,他认为哪些对,哪些错,哪些需要验证,哪些应该补充的地方,都一一记录下来,并且到处访问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收集民间治病的验方、土方,还亲自去荒僻的深山里采。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性和效。就这样,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本草纲目》全书52卷,收录了物1892种,分为16部、60类,其中有374种是过去没有记载的新物。该书对每为弄清物的功效,李时珍常以身试,有几次甚至点中毒身亡。一种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和制作方法都做了详细说明。书中还附有1100余首方,1160幅物形态图。

本草纲目作者是谁 作者是李时珍

2、他拜名医顾日岩为师,苦读10年,以后也开始给人看病。34岁时,他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掌管良医所的事《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明朝伟大的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52 卷,约200万言,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物(新增374种),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物。收1892种,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方。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本草纲目》对动物的研究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收载了水禽32种、园禽23种、林禽17种、山禽13种、家畜类28种、野兽类38种、鼠类12种、寓类怪兽8种。如此等等。是几千年来祖国物学的总结。这本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得有机会饱览藏书,以后曾被到京城太医院任职,不及一年便辞官回乡,一面行医,一面开始编写《本草纲目》(1552年)。李时珍“搜罗百氏,访采四方”,一面“渔猎群书”,一面实地考察访问。

《本草纲目》的作者关于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一直是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名字,他就是本草纲目的作者,而本草纲目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那么在古代故事中,是怎么讲述当时李时珍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往下来看看吧。

传说,李时珍刚开始行医在寻访四方的过程中,李时珍交了一大批民间朋友,并从他们那儿得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来的知识。他遇农民,便问五谷的生态和属性;逢渔夫,就打听鱼虾鳖蟹的捕捉和食用;见到猎人,则询问野兽飞禽的生活习性和用价值;碰到樵夫,便聊起植物的形态与采摘季节;向农请教材的采集和泡制;向果农了解瓜果的种植嫁接和品种滋味。通过广泛的请教和亲身实地考察,李时珍纠正了许多前人的错误观点。时,出过一次很大的错,还点闹出人命来。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富顺王有所醒悟,仍然立适子为王位继承人。楚王听说李时珍后,召他去做王府“祭祠”,并兼管王府医疗事务。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到病除),使之活命。喘气不匀。

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就和李时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的性,他一边采行医,一边四处求拜名师。工夫不负苦心人,他后来终于成了“医圣”,写出了《本草纲目》。

李时珍历经了哪些困难才有《本草纲目》一书?

原文: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注重观察分析,善于钻研思考也是李时珍的医术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

李时珍花了27年,游遍大江南北,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一书。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德高尚的医生,所以他看不惯上假冒充真的现象。他在他的家乡蕲州、湖广、安徽,江苏、江西等地方外出采访。还去了太和山一些等盛产材的名山。

但是他的父亲总是干扰他当医生,他觉得要成才必须要科举,所以李时珍花了很多功夫来读书,但是却没有取得效果,反而还落下了一项病。而正是这场病,他爸才改变了观念,决定让李时珍专心研究医学。而李时珍也没有辜负他爸的心愿,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医生,而且医德非常好,经常救济那些。

李时珍知道,行万里路,犹如读万卷书。于是他决心带上,跋山涉水,去一些野外和民间去搜索观察物标本,并且访问了许多有名的医生。他首先在他的家乡采访,后来他又去了一些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方,还有一些盛产材的庐山,茅山,牛首山。很多地方都有它的足迹,后来就慢慢的,《本草纲目》一书就形成了。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