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专业解读 > 正文

高一历史书电子书必修二_高一必修二历史电子书人教版新版

2024-06-03 09:25 专业解读 来源:

高一历史必修二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一历史书电子书必修二_高一必修二历史电子书人教版新版高一历史书电子书必修二_高一必修二历史电子书人教版新版


历史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 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 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发达的古代农业 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3古代商业的发展 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开辟新航路 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7第一次工业革命 8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二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 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三 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历史必修2电子课本

1.求人民版历史高中必修二的电子课本.就是绿色的那本.急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

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五、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 “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 *** 垄断。

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点:⑴ 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⑵ 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 ⑶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⑷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⑸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

六、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 ①青铜器铸造 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司母戊鼎 ②冶炼生铁和钢 发明于春秋时期 春秋-块炼钢;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 ③燃 料 煤 冶 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 纺织: ①丝织-上古 学会养蚕缫丝 世界最早 西周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唐代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明清 鼎盛时期 苏州、杭州 ②棉织-宋末元初 棉花向内地传播,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 代 黄道婆 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 明 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 后 期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一些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制瓷: 新石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 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 烧制出白瓷 隋唐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 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又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七、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八、有关市的发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3)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 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 也较完备; (6) 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九、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1.先秦: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2.汉代: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

2.历史必修二(最好是历史老师进)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并概括其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冶铸业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朝青铜铸造规模大;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铜铸造工艺有新的创造,出现了金银错新技术。 (3)魏晋时期: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4)唐朝时期: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5)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生产规模扩大。

跟踪思考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在哪些方面领先世界? 2.纺织业 (1)商周时期: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刺绣。 (2)曹魏时期: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蜀锦闻名遐迩。

(3)唐朝时期: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丝织品品种繁多,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有的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4)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跟踪思考 魏晋、隋唐时期,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有哪些突出的表现?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是什么?2005年,美国、欧盟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能否说明我国的纺织技术仍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3.陶瓷业 (1)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魏晋时期:制瓷技术日臻成熟。

南方盛产青瓷,器皿形制美观;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3)唐朝时期:出现了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还出现了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

跟踪思考 想一想:明清时期,陶瓷业在生产方式上是否有所突破? 4.造船业 唐朝时,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还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各型战舰,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关键提示 宋朝指南针的发明对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明朝郑和下西洋反映出我国造船技术的高超水平。 5.手工业著作 (1)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2)明朝后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朝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