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专业解读 > 正文

中职技能高考数学大纲_中职高考数学考试范围

2024-06-03 09:33 专业解读 来源:

中职参加普通高考,主要考什么?

(六) 统计

中职参加普通高考主要考语文、数学、英语和相应专业基础课程。

中职技能高考数学大纲_中职高考数学考试范围中职技能高考数学大纲_中职高考数学考试范围


3. 空间直角坐标系

1、文科有语文、数学、英语、文综(地理历史);理科有语文、数学、英语、理综(化学物理生物);录取时,除报考军校(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个别专业外,其他的和应届普高生没有任何区别。

2、普通高考指的是不区分专业的普通高考,考试内容就是语数英+文综或者理综,语数英是150分一门,文/理综的分数为300分。普高生在填写志愿时,可以报名任何专业。

3、由于普高不需要学专业课程,所以普高的文化课程要比职高的文化课程度要难,相对的,普通高考的难度也要比对口高考的难度要高。

4、对口高考也是每年的6月7、8号考试,除了考试的内容和普高不同之外,其他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包括填写志愿的时间,入校后的待遇和等,跟普通高考是一样的。

报名方式:

1、报考高等职业院校“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招生考试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凭学校证明报名,入学时由招生学校审核原件。

2、往届生凭书报名。考生报名时须持有考试中心颁发的英语或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3、考生报名时须选择“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的名称及输入该证书编号,考生最多可选择三种“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专业技能课程考试证书复印件放入档案。

2006年高考的数学考试大纲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2006年高考大纲——理科数学

(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等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要求

《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中的数学科部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必修课与选修Ⅱ的教学内容,作为理工农医类高考数学科试题的命题范围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拿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论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二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思维能力: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戏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是以数学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体。

(2)运算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3)空间想象能力:跟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4)实践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定义、命题、逆命题、定理,定理的证明,反证法。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

实践能力是将客观事物数学化的能力.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5)创新意识: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3.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结构框架.

(l)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人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切合考生实际.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重点体现对理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考查时以代数运算为主,同时也考查估算、简算.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互相转化,表现为对图形的识别、理解和加工,考查时要与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

(4)对实践能力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一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比较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的试题.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III.考试内容

1.平面向量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2.、简易逻辑

.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理解、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

3.函数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不等式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的不等式.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b│≤│a+b│≤│a│+│b│.

5.三角函数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 x、arccos x、arctan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职高生参加高考 考些什么科目

考试内容:

考职高的教材 按中职的大纲出题 分数不用担心,反正(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总体分都不高,尽力考就行。

职业高级中学/高级职业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职高”)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基本以3年为主。培养目标与中等专业学校类似。职业高中属于初中毕业后考入,一般是由中学举办,中职学历。毕业后可以参加对口高考继续升学。

职业高中是高中阶段的一部分,一般简称高中或者高中阶段。一般来说职高和普高(普通高中)并无太大区别。只是职业(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高中,要求技术性和职业性重要。而普高则要求文化性重要、职业高中简称“职高”。

高考考纲哪里查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高考大纲可以在“教育考试网”补角,余角,对顶角,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网站上找到。

高考考纲是指高考中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的总称。高考考纲是高考命题和考生备考的重要依据,对于考生备考和高校招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考考纲通常由门和招生高校制定,其中包括各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考试重点和难点等。高考考纲的制定旨在规范高考考试的内容和难度,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备考的重要依据。

高考考纲的内容通常根据各科目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要求而定,例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其考纲都会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进度来制定。同时,高考考纲也会根据时代和发展的需求进行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

高考考纲对于考生备考非常重要。考生可以根据高考考纲中的要求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备考效率。同时,考生也可以在备考过程中根据高考考纲的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强化,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总之,高考考纲是高考命题和考生备考的重要依据,对于保证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促进教育的发展和(1)理解等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提高考生的成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专对口升学考试的科目有哪些?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中职对口升学考试科目: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的关系及运算.

一、语文(普通高中语文):语文考试历来是高考的重中之重,为了实现中职对口升学,按照普通高中语文标准,通过考试要求考生具备书面表达、阅读理解、文言文解读、作文等基本能力。

二、数学(普通高中数学):高考数学考试是考验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扎实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试。中职对口升学考试要求考生掌握普通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求解方法、代数、几何、统计学等基本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技巧和算法。

三、外语(英语):高考英语考试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考生掌握词汇、语法、写作等基本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技能等。为了实现中职对口升学,通过考试要求考生具备中学水平英语的基本知识,较好地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

四、:考试要求考生具备考试要求:制度、思想历史和知识等基本知识,要求考生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观点。

五、历史:历史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知识,要求考生了解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了解形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六、地理:地理考试要求考生掌握地理空间分析和利用知识、自然地理知识、地理知识以及人口地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018年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都有哪些?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试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 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 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 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 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做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2. 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

3. 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4. 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5. 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

数据处理要是指针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择合理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整理数据,并构建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6. 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 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

1.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2.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 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专题.

必考内容

(一)

1. 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的含义、元素与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 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二)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 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5)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 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 幂函数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5. 函数与方程

(1)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三) 立体几何初步

1. 空间几何体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做严格要求).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5)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条直线平行.

(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 直线与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 圆与方程

(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2)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五) 算法初步

1. 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 基本算法语句

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1. 随机抽样

(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 用样本估计总体

(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

(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变量的相关性

(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七) 概率

1. 与概率

(1)了解随机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了解两个互斥的概率加法公式.

2. 古典概型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所含的基本数及发生的概率.

3. 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八) 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1. 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2)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 三角函数

(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6)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九) 平面向量

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 向量的线性运算

(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 向量的应用

(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十) 三角恒等变换

1. 和与的三角函数公式

(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的余弦公式.

(2)能利用两角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的正弦、正切公式.

(3)能利用两角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和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

(十一)解三角形

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 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1.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 等数列、等比数列

(2)掌握等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十三)不等式

1. 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 一元二次不等式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小)值问题.

(十四)常用逻辑用语

1. 命题及其关系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则”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3)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

(4)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5)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十六)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 导数的运算

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会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十七)统计案例

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性检验

了解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2. 回归分析

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十八)推理与证明

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异.

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十九)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 复数的概念

(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

(2)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3)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2. 复数的四则运算

(1)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2)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二十)框图

1. 流程图

(1)了解程序框图.

(2)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

(3)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结构图

(1)了解结构图.

(2)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选考内容

1. 坐标系

(1)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2)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3)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4)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5)了解柱坐标系、球坐标系中表示空间中点的位置的方法,并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相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

2. 参数方程

(1)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2)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3)了解平摆线、渐开线的生成过程,并能推导出它们的参数方程.

(4)了解其他摆线的生成过程,了解摆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摆线在表示行星运动轨道中的作用.

(二)不等式选讲

1. 理解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

4. 会用向量递归方法讨论排序不等式.

5.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6. 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伯努利不等式:

7. 会用上述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问题.能够利用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求一些特定函数的极值.

8.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

祝考生们高考取得好成绩!

职高高考考哪些科目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职高高考考哪些科目介绍如下:

二、能力要求

科目:语文、数学、英语。

高职类高考是一种招生方式,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行“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3”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为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书或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组织考试并颁发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证书”。又称3+证书考试。

“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形式呈现,各科满分值为150分,参加“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考生的总分成绩由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成绩合成。“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作为考生录取的资格。

扩展资料

1、符合下列条件的常住户口的居民,可以报考:

⑴遵守中华宪法和法律;

⑵应届或往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往届生需取得书);

⑶(二)图形与变换身体健康。

⑷服役期满退出现役、符合我省安置政策,具有高中(职中、中职、技校)毕业资格,能够正常参加学习的退役士兵。

2、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⑴承认学历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⑵应届毕业生之外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的在校生;

⑶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吉林省09届数学高考考纲

3. 对数函数

考纲现在肯能是没有定下来!

以不变应万变 只要你踏实学习

基础牢固 心态稳定

我相信 高考的旗帜定会有你自己的一面!

还没出那,别急,看看去年的先。你先掌握去年的,等今年的一下,比较一下,改动的地方,就是重点

因(2)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考纲没有定下来!

职业教育参加高考考哪些科目?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职考试要求:高考大学需要考核数(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学,语文,英语,专业课四门科目。

1、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行3加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3指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 2、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为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书或省级教育考试院组织考试并颁发的省级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证书; 3、职业高级中学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等职业学校,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培养目标与中等职业学校类似。毕业后可以参加对口高考继续升学; 4、职业高级中学是中华的一种职业教育学校 。职业高级中学与普通高中不同之处在于职业高中重点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级技术工人和从业人员,职业高中分专业,普通高中不分专业。

职教高考考试科目5门: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80分,专业理论综合200分,专业技能作考试230分,总分为750分。“知识”考试安排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技能”考试原则上安排在每年3月6日—20日。

对口升学是属于当年高招的一部分,对口升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和同年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深造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报考条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或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其它具有同等学历的学生。

职高考大学需要考核数学,语文,英语,专业课四门科目。

职高高考考哪些科目?

了解当n为大于14、未取得“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拟报名参加3月份组织的全国英语或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的考生,可先参加预报名,预报名时须输入参加这两种证书考试的准考证号。的实数时伯努利不等式也成立.

科目:语文、数学、英语。

高职类高考是一种招生方式,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行“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3”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为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书或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组织考试并颁发的“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证书”。又称3+证书考试。

“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形式呈现,各科满分值为150分,参加“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考生的总分成绩由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成绩合成。“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作为考生录取的资格。

考生(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考生除外)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数学、外语等10门科目合格性考试及院校规定的考试或考核(以下称校测)。院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校测的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校测内容可包括文化素质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或专业技能测试等,校测方式可采用笔试、面试等。请考生查(5)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阅院校招生简章和相关通知。

中职生高考专业考试是考什么内容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