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网

网站首页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21年福州市高考政策_福州2021高考报考条件

2024-06-03 09:34 综合新闻 来源:

2021年高考进入倒计时,今年高考有哪些新政策?

今年新增了37个专业,并且有许多高校都通过了审批。而且今年还新增了考生确认环节,可以给那些考生们有时间考虑是否自己愿意服从调剂。我觉得这几点非常好。

2021年高考的新政策有:高考命题变得更加的开放灵活,考生们开放思维方式,多接触热点等;没有考试大纲,高考命题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在2021年的高考当中,有26个省是将要使用全国卷,而且考试也是统一命题。

2021年福州市高考政策_福州2021高考报考条件2021年福州市高考政策_福州2021高考报考条件


增添了很多的专业,而且人数非常多了,改变了以往的高考政策,有了很多新的元素加入,时间也恢复到了以前的时间,等等。

今年高考的分数线会降低了很多,而且也会有很多学校报考,并且也会出现了很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多新型的专业,这些专业都非常的好就业,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今年很多地区将首次面临新高考,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辽宁、重庆的考生,将进行3+1+2的全国统考+选考科目进行考试,同时今年新增了37个本科专业,留给考生的专业方向更加丰富!

2021年福建省的高考考试要求是什么?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一、福建省高考考试的总体要求

福建省高考考试是每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生参加的一项重要考试,是福建省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的重要途径。福建省高考考试的总体要求是:考生必须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4年实行“新高考”。按照福建省教育厅的规定,在考试期间,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才能被认定为福建省高考考试合格。

二、福建省高考考试的考试科目

福建省高考考试的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十个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科目,其余科目根据考生的专业特长和学校的要求,可以选择考试。

三、福建省高考考试的考试时间

福建省高考考试的考试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份,具体时间由福建省教育厅按照当年的考试安排公布。考试时间一般为两天,天考试语文、数学、外语,第二天考试其他科目。

福建省高考考试的考试形式主要有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其中笔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口试包括、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科目,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

五、福建省高考考试的考试成绩

福建省高考考试的考试成绩一般在每年的7月份公布,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分为总分和各科分,总分是按照考生在各科考试中的表现计算出来的,而各科分则是按照考生在每一科考试中的表现计算出来的。

六、福建省高考考试的报名要求

福建省高考考试的报名要求是:考生必须持有有效的,并在报名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包括、学籍证明、、学校书等。考生还需要准备一张2寸彩色照片,用于报名时的登记。

福建省高考考试是每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生参加的一项重要考试,是福建省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的重要途径。福建省高考考试的总体要求是:考生必须按照福建省教育厅的规定,在考试期间,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才能被认定为福建省高考考试合格。福建省高考考试的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十个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科目,其余科目根据考生的专业特长和学校的要求,可以选择考试。福建省高考考试的考试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份,考试形式主要有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考试成绩一般在每年的7月份公布,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考生报名时需要准备有效的、学籍证明、、学校书等资料,以及一张2寸彩色照片,用于报名时的登记。福建省高考考试是福建省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的重要途径,考生要认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福建新高考是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据此前优惠政策,在本科一批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福建 新 高考 是从2018年开始实行,也就是从2018年9月高一 新生 入学时开始实行,2021年已经进行了首届新高考,采取3+1+2新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1门科目,然后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 考试 ,总分为750分。

(三)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

一、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考试科目。自2018年秋季普通高中入学新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体育 与健康、音乐、美术等14门科目。选择性考试包括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等,从上述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

(2)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其中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还应参加选择性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的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人员可只参加选择性考试。

(4)考试方式。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等10门合格性考试科目和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采用 书 面闭卷笔试,信息技术合格性考试实行无纸化上机考试,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4门合格性考试另设实验(实践)作测试。体育与健康、音乐和美术3门合格性考试科目实行学科技能或素养测试。

(5)考试时间与次数。高中各科目合格性考试相应安排在高中三个学年进行,高一年级学生参加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学生在完成必修学分课程的基础上参加合格性考试。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相关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可补考1次。补考仍不合格者,可在离校后2年内继续申请补考。

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安排在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限报考当年统一高考的考生参加。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 校招 生录取总成绩时仅限当年有效。考生若再次参加高考,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可更换。

(6)成绩评定与使用。合格性考试每门满分100分,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60分及以上为合格。合格性考试各科目(含作测试项目)成绩合格是学生 毕业 的必要条件。语文、数学、外语、思想、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不含实践作)合格性考试原始成绩作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

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物理、历史以原始分呈现,思想、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成绩以等级转换分形式呈现。

2.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 艺术 素养、实践五个维度。

(2)评价管理。高中学校要认真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有普通高中学生入学后均须由学校在“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账户,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 成长 过程,确保材料真实可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诚信追究制度,严格审查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3)评价使用。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要求以及招生章程,制定科学规范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及其使用办法,并适时向公布。招生录取时,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重要参考。

(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考试科目。自2017年秋季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入学新生起实施,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含语文、数学、英语、德育、 计算机 应用基础)、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考试3个部分;等级性考试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和专业基础知识。

(2)考试对象。中职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在籍学生(含高职院校招收的中职学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人员也可报名参加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4)考试方式。公共基础知识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和专业基础知识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均采取书面闭卷笔试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合格性考试采取上机考试方式。专业技能合格性考试采取现场实际作或应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考核方式。

(5)考试时间。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专业技能考试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

(6)成绩评定与使用。

合格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满分200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满分100分。专业基础知识满分150分。专业技能满分100分。考试成绩以原始分记载、以等级呈现,共分A、B、C、D、E五个等级(其中E为不合格),作为评估中职学校办学质量重要依据,是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

等级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等级性考试满分合计100分。专业基础知识满分100分。考试成绩以原始分记载,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成绩作为高职院校录取新生的依据之一。

2.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业成绩、能力素质等方面。

(2)评价管理。学生入学后由学校在“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上建立综合素质档案。通过过程测评、毕业总评对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3)评价使用。综合素质毕业总评分由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业成绩、能力素质积分构成。综合素质毕业总评合格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招生录取时,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以普通本科招生为主。

1.考试科目、内容、时间与成绩构成

(1)科目设置。2021年起,普通高考科目由统一高考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不分文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2门。

(2)考试安排。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和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选择性科目考试统一在每年6月份举行。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待条件成熟后实行“一年两考”。

2.选考科目要求。高校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并提前向公布。

3.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方式。2021年起,按照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列招生、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普通高校依据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考生自主选考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本科院校招生实施“院校+专业组” 平行志愿 投档录取模式。高职专科院校招生继续实行专业平行 志愿 投档录取模式。

(四)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以高职(专科)招生为主,并作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2020年起,高职院校分类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不再单独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

1.面向中职学校 毕业生 招生。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依据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录取总成绩750分,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的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成绩300分,专业基础知识的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成绩分,职业技能测试成绩200分。

2.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高职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班学生,学生须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择优录取。

今年复读生高考有什么新政策

四、福建省高考考试的考试形式

新高考并没有取消复读生政策,只是将复读生从应届生中区分开,将其作为考生参加考试。同时各省也出台了针对于复读生的衔接政策,只要符合条件的考生就可以报名2021年新高考,其中,复读生不需要从高二读起参加(3)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含学业质量要求)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坚持立德树人,科学设计命题内容,注重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格性考试,只需要参加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以及选择性考试中的科目和再选科目3个科目的考试。具体内容需要参考各省市地区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消息。

2021年新高考政策

(3)考试成绩。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物理、历史成绩采用原始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思想、地理、化学、生物成绩依据转换规则转换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等级转换赋分办法另行公布。

法律依据:《中华教育法》 第十七条 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或者由授法律分析:2021高考政策:1、不超过二十分;2、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3、优化校考内容和形式;4、部分领域扩大招生领域。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福建省2021年高考录取率

录取总成绩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各占150分(原则上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卷面分值100分的1:1.5比例转换),思想、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每门各占100分。

根据2021年福建省高考招生政策,文科录取率为80%。 原因分析: 1. 报名人数:文科相对于理科来说,报名人数普遍较多,这也导致了录取率相对较高。 2. 学科门类:福建省理、工、农、医类高校中,涉及到的专业门类较多,相对的也会吸引更多的学生。但是,相比之下,文科专业门类相对较少,因此相对录取率较高。 3. 政策导向:历年来,文科专业在就业方向和人才培养方面受到和地方政策的倾专项斜,因此文科招生也受到一定的政策指引。 拓展内容: 从报考竞争看,文科专业的录取率较高,但是这并不代表文科专业就容易找工作。在就业市场上,高薪工作更多的是一些理科、工科、信息科技等专业,这也是导致高中生报考理科专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应该根据个人性格、兴趣和职业规划等因素,进行科目选择,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录取率。

2021高考录取政策

法律分析:2021年我国高考政策与往年一样,并未有重大变革,除个别部分地区实施高考改革,其他地区按照原先政策正常招生录取。

法律依据:《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二、完善高考入学机会公平保障机制

5.认真做好招生编制工作。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核定的本科招生,不得随意更改招生。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学校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继续将招生增量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部门所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合理确定分省招生名额。

6.继续实施重点高校专项。按照脱贫攻坚有关部署,专项实施区域的县脱贫后2021年仍可继续享受专项政策。各地和有关高校要严格报考条件,加强资格审核,优化招录程序,推动专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有关高校要统筹做好专项录取考生培养工作,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加大培养帮扶力度。

7.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各地要加强中高考报名政策统筹衔接,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能在当地参加高考。要加强政策宣传,组织中学在高一新生入学、各学期开学等关键节点,通过签署政策知晓书等形式,提醒高考所需相关手续,确保学生和家长熟知高考报名政策。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前做好摸底核查,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分类。对于因特殊原因不符合流入地报考条件的虽然有7个省份公布的从2021年秋季实施高考改革,但是正式实施新高考还是在2024年,所以2022年实施新高考的省份依旧是2021年实施新高考的省份,分别是浙江、上海、、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这14个省份。考生,流入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要主动协调流出地予以稳妥处理,原则上回流出地参加高考。要进一步加强高考报名资格审核,严格审核考生的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1. 2021年9月15日,我国七个省份的门陆续发布了高考新政策,高考正式取消文理分科,这七个省份分别是: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宣布从2021年秋季入学高一的同学开始实施,2024年正式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高考”,切实维护高考招生秩序。

2025年高考改革有什么变化?

2025高考(3)考试内容。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和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为依据。坚持立德树人,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强化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实践性,全面考核学生掌握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程度,重点考核学生思考和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政策如下:

2025年高考改革方案实行“3+1+2”模式。“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科目,“2”(1)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指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及时间

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高考降分录取政策2021

一般也须同时具备这3项条件

文件要求,继续实施重点高校专项。按照脱贫攻坚有关部署,专项实施区域的县脱贫后2021年仍可继续享受专项政策。各地和有关高校要严格报考条件,加强资格审核,优化招录程序,推动专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有关高校要统筹做好专项录取考生培养工作,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加大培养帮扶力度。

对于农村和地区的高中生,要想更轻松地考上“好大学”,可以通过三大专项:农村地区定向招生专项(专项)、农村学生单独招生(高校专项)、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地方专项)。2018年,针对农村和地区的三大专项共录取学生10.38万人。(2020年的数据目前没有公布,但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招生人数只会稳中有升!)

可以肯定的是,在各省高考报名工作文件中确定的地区,当地考生在2021年高考中,只要符合报考条件、成绩达标,就能享受各类高校降分录取的政策!

又称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定向招收边远、、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招生学校:

招生学校为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根据往年政策,清华、北大等90余所高校均参加高校专项。

降分优惠:

招生办法由有关高校确定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往年,各重点高校给予入选资格考生不同程度的降分政策。例如,往年清华大学“自强”的优惠分值一般为30分~60分,大学“筑梦”在高考录取时可获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具体降分幅度由大学招生委员会确定。

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招生学校:

为部门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其中本科由部门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共同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高职由性(含骨干)高等职业学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

具体优惠:

须同时具备二、所有华侨、归侨及其子女和籍考生。这3项条件:

(1)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并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拓展资料】

地方专项

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简称“地方专项”。地方专项定向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

招生学校:为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具体实施区域、报考条件由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实施区域要对本省(区、市)民族自治县实现全覆盖。

(1)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并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实施区域的农村且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河南省(2020年)


免责声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